鄭重聲明:文章系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寫于哥哥離世二十周年。


少年看《倩女幽魂》,為哥哥的盛世美顔、精湛演技而喝彩。成年再看《倩女幽魂》,哥哥已然離世。果真是滄海桑田,變幻莫測。倩女遠去,采臣仙遊,人間自此無幽魂。

...

人間路,美夢似路

如果說,一部好的電影就像一份精緻的法國餐,那麼一首好的主題曲,就像一杯醇厚的餐酒,酒不醉人人自醉。電影《倩女幽魂》一出場的時候,就聽到張國榮的歌聲, “人生路,美夢似路。長路裡風霜,風霜撲面幹。紅塵裡,美夢有幾多方向。風仿佛在夢中輕歎,路随人茫茫……”

《倩女幽魂》的主題曲原名《人生路茫茫》,但制作方覺得在粵語裡,“茫”與“亡”同音,是為不祥,于是經過幾回研究探讨,決定與電影同名《倩女幽魂》。不知是巧合,還是哥哥命中注定,《倩女幽魂》上映十六年後,在人生路上迷“茫”的哥哥在香港中環文華東方酒店自“亡”。

以歌論歌,哥哥的《倩女幽魂》堪稱整部電影的靈魂之聲。填詞人為當年香港一大才子黃霑,也是至今家傳戶曉的《滄海一聲笑》、《鐵血丹心》、《獅子山下》、《男兒當自強》和《上海灘》的填詞人。據說當時黃霑在法國康城參加影展,有感港人對前途的迷茫,一時觸動,寫下來這首“人茫茫”的歌詞。編曲方面則是巧妙地彙集了民族樂器、電子合成器和爵士鼓,且在中段将純樂器反複演彈十多遍,最後回歸平靜的人聲。

如果說黃霑和編曲人戴樂民先生等奏活了甯采臣微妙迷茫的心态,那麼張國榮則唱活了甯采臣無奈坎坷的命運。哥哥的聲音是低沉鼻音重,磁性有感情,時而寬闊濃厚,時而高音動人。《倩女幽魂》出場的時候,正是滂沱大雨,哥哥背着個木架子,在崎岖山路中彷徨而來,渾身濕透。在厮殺的亂世裡,眼神帶着幾許微弱、幾許惆怅,和灰暗的畫面、陰氣的旋律融為一體。一場蕩氣回腸的人鬼戀,自此拉開了帷幕。

...

蒲松齡的《聶小倩》,徐克的《倩女幽魂》

《倩女幽魂》改編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之聶小倩》。蒲松齡懷才不遇、屢試不第,于是沉澱民間,寫下這本鬼怪小說,用以諷刺炎涼世态。《聶小倩》寫的是書生甯采臣赴京趕考,在一座荒廟裡,結識劍客燕赤霞。女鬼聶小倩陷害不成,反而愛上了甯采臣,并救他一命。聶小倩和甯采臣随後回到甯家,結為連枝,用燕赤霞所贈的舊劍囊收服了妖怪。

徐克的《倩女幽魂》在原著的基礎上,做了大幅度的藝術化修改。除了深入描繪甯采臣和小倩的愛情故事,還将人性的險惡做了入木三分的呈現,尤其主題“人的世界太複雜,難分是非。跟鬼神在一起黑白分明,反而自在”更是把蒲松齡筆下的險惡人心刻畫得淋漓盡緻。

如開場的時候,甯采臣跋山涉水去收賬,卻因為賬本淋濕以緻被客棧掌櫃賴賬趕走,随後又遇到捕快以緝捕盜賊為名差點掉了性命。即使聶小倩也是命運多舛,被奸人害死以緻冤屈難伸,從而成為孤魂野鬼,不能投胎為人。即使被鬼怪所害的人,也是因為其貪财好色才堕入陷阱而喪命。

電影之所以将人心險惡刻畫得如此深入,除了尊重蒲松齡的原著之外,或許也跟大時代的香港有關。八十年代的香港,經濟蓬勃,成為世界頂級大都市。然而在紙醉金迷的背後,卻是樓價飛揚、貧富懸殊以及治安惡劣。各類犯罪份子借機而起,搶劫銀行、金行、表行等罪行時有發生。例如1984年,賊匪在中環搶劫銀行時,和警員發生槍戰,竟有途人不幸中彈喪生。這場景和《倩女幽魂》開場時,那些看像賊寇又像捕快的彪悍大漢在街上随意逮人殺人,頗有異曲同工之感。所以說《倩女幽魂》拍的不僅是一部鬼故事,也是當時社會混亂暴力的影射。

另一方面,電影及主題曲無時不刻散播着一種陰沉迷茫的風格,除了和鬼怪故事有關、以及體現蒲松齡在滿清社會下的坎坷無奈之外,也或多或少折射出當時港人對自身定位、以及前途迷茫的感慨。如燕赤霞所說:“在人面前,我把自己當做鬼;在鬼面前,我把自己當人。搞到現在人鬼不分。”小倩成功投胎做人,就像當時的港人,雖然面臨着種種困惑,但最終亦能尋得自己的方向。

...

哥哥與王祖賢

如果說哥哥是蒲松齡筆下那位善良單純、深情方正的甯采臣,那麼王祖賢則演活了長發飛舞、衣裳飄飄、秋波流轉、嬌媚動人的聶小倩。在人群湧湧的小鎮裡,王祖賢飾演的聶小倩握着幅畫徐徐走來,眼睛帶着凄楚和妍麗,簡直就是主題曲所唱的“路裡風霜,風霜撲面”。

“十裡平湖霜滿天,寸寸青絲愁華年。對月形單望相護,隻羨鴛鴦不羨仙。”這本是《白衣卿相詩集 - 别思》的詩句,卻成為《倩女幽魂》裡甯采臣和聶小倩的定情語。小倩也好,采臣也罷,都是隻羨鴛鴦不羨仙的愛侶。結局時,當聶小倩要被吸入輪回,甯采臣緊緊拉着她而不放手。燕赤霞說,隻有放手才能讓聶小倩重新轉世為人,否則她就會魂飛魄散。“勇敢的愛、放手的愛”,或許就是電影《倩女幽魂》的另一個核心主題。

哥哥和王祖賢之所以将一段難分難舍的生死離别演得如癡如迷,除了精湛演技之外,或許也跟二人各自的現實愛情有關。甯采臣和聶小倩的愛,是一種不可能在一起的人鬼之戀,然而一人一鬼卻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去追求自己的愛。現實生活中的哥哥,就像電影裡的甯采臣,勇于求愛。作為頂級偶像,他無懼世俗的眼光以及狗仔隊的騷擾,硬是和摯友唐先生開展一段駭人的戀愛。歌迷影迷從一開始的震驚、憤怒和不解,到後來的理解、接受和祝福。看是有情人終成眷屬,卻因為飽受憂郁症的折磨,哥哥在2003年4月1日選擇了仙遊,唐先生痛不欲生。這一段生死離别像不像結局裡的甯采臣和小倩?隻是哥哥從電影裡的甯采臣變成現實生活裡的小倩。

至于王祖賢,先是和齊秦展開段青梅竹馬的戀愛,接着卷入林姓富商的婚外情而被千夫所指,以緻終止如日中天的演藝生涯,随後和齊秦再續前緣,到最終歸隐加拿大孤身一人。由此可見,王祖賢是可以為了愛情而放棄一切,包括自己的名譽、地位和事業。且不說這種行為是否符合傳統的道德觀,但王祖賢敢愛敢恨的氣質完全吻合電影裡的小倩。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哥哥和王祖賢演的不僅是甯采臣和聶小倩,更是他們自己的寫實人生。他們義無反顧地追求自己的愛情,到最後又因為種種原因而選用各自的方式去“放手”。如此的甯采臣和聶小倩,教《倩女幽魂》如何不幽魂?

...

毫無疑問,《倩女幽魂》是一部大時代的經典,後來翻拍的電影電視劇都望塵莫及。除了哥哥和王祖賢,導演徐克、主題曲創作人黃霑和戴樂民、飾演燕赤霞的午馬以及反串姥姥的劉兆銘等,無一不是各自領域的翹楚。正因為這些精雕細琢的工匠合力,才創作出這部人鬼戀愛的巅峰之片。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哥哥、黃霑和午馬都已仙遊,王祖賢退隐海外,他們帶走的不僅是一部電影的靈魂,更是一個時代的芳華。今日的香港依舊繁榮昌盛,甚至比哥哥當時的年代有過之而不及。然而,香港娛樂圈再也拍不出一部像《倩女幽魂》之類的匠作。或許缺的是哥哥和他的年代所執着的精神,以及那份自由創作的靈魂。

重看《倩女幽魂》,再歎一句,“世間再無甯采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