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說下我對這部所謂的懸疑電影的感受。為什麼隻是說感受,因為我不會像豆瓣裝x犯去過度推敲或者去故意分析細節,而對于細節我不會再去推敲,因為沒有什麼意義。推敲無意義的細節和過度解讀是豆瓣裝x犯最喜歡的一種引流方式。

1 作為一部所謂的懸疑電影,中間出現過兩段旁白,通過女主和院長的視角進行劇情的解讀,這種旁白式的解讀劇情對于一部懸疑電影來說就是扣分,一部優秀的懸疑電影或者說是電影絕對不會明着告訴觀衆“真相是xxx樣的”,這種旁白式解讀放在一些懸疑電影/偵探電影的結尾是合理的,例如希區柯克的電影。但這部電影居然在電影中間列出兩段不同的真相,明着告訴觀衆暗示觀衆去判斷,這種情節非常影響觀感。

2 這部電影推動故事劇情非常生硬,設計感很重,不自然。侏儒的死亡是一個分水嶺,前面部分女主表現得非常優秀,暗示觀衆她是偵探。從侏儒死亡開始,她暈倒了之後,又遇見院長,結果和院長對峙中發生了矛盾,進而情緒失控,完全颠覆了前面設立的偵探人格,而女主在這裡的刻意表演 明确就告訴觀衆 “看見沒有,我打人了,我反應過激了(我是精神病)” 。從這裡開始我就覺得非常奇怪,第一,如果女主是偵探,那麼這一段推動情節的過激行為與前面的人設會沖突(包括前面女主說的身份保密,結果這一段全給推翻);第二,如果女主是精神病,那麼就證明了這個導演的手法是真的差,或者說是導演在把觀衆當成了傻子,這一段就是明着告訴你“女主行為過激,這個女主是個精神病”,這一段就是很明确的 導演在低估觀衆的智商。我上面列出的兩種情況,聰明的觀衆自然能看懂我在說什麼。

3 導演通過生硬的劇情推動,明确地告訴了觀衆矛盾和主題 “女主是精神病或者不是”,然後又把醫院裡的醫生分成了兩派“支持女主是精神病或者不是”,而醫院裡的病人呢?很簡單,醫院裡的病人包括醫院裡發生的事件都是為了女主“是不是精神病”而服務的,就是說醫院裡的配角全是“女主是不是精神病”這一懸疑點的工具。

4 在安排好電影的整體框架後,導演就開始套了反轉的戲碼了,每次就漏一點線索,告訴觀衆“女主是精神病”,然後又漏一點線索,告訴觀衆“女主不是精神病”,就是這樣玩的,可惜有很多豆瓣裝x犯和閱片“無數”的觀衆覺得很厲害很牛逼。這個問題我以前就寫過一部《看不見的客人》的影評說過,刻意反轉,故意反轉,設計反轉。這種設計感很重的所謂懸疑電影對于一些看過優秀電影的觀衆來說一眼就識破了,而且還非常厭惡這種表現手法。

5 這種刻意反轉的手法必須要有一個“度”,不然會讓觀衆非常反感,而且前後線索會發生沖突,等于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例如,前面刻意安排的“博士出國”和“老公失蹤”,女主破案,院長辦公室的賄賂支票,老公人去樓空,偵探的銘牌。這些線索一到最後結局全部露餡,然後導演又來個刻意反轉,一去對前面的線索又發現圓不上來。

6 這個導演的作品,設計感很重,特别喜歡“設計反轉”,這一種手段對于一些沒看過多少電影的觀衆來說很是讨好,包括驚人的8.8分的《看不見的客人》,許多比它優秀的電影都沒它分高,這還是得益于自媒體、豆瓣裝x犯的宣傳引流,導緻一堆人跟風無腦五星。

7 看見有人提《禁閉島》,我想說的是,真别拿一坨答辯和《禁閉島》放在一個台面上,你真看過《禁閉島》嗎?如果你看過《禁閉島》打5星,看了這個也打5星,我真為《禁閉島》感到悲哀。優秀的懸疑電影絕對不會靠不停反轉來讓優秀的觀衆驚喜。

8 這部電影隻有一個地方讓我覺得優秀,就是中後段女主進行思想分裂尋找真相的場景,那些幻想的場景我覺得拍的很不錯,這優秀的地方我是會提的。

9 我不會去讨論這部電影的細節、叙事方式、拍攝手法,為啥,因為作為一部“懸疑電影“,這部電影是托答辯,不管它是拍成正方體還是拍成圓柱體,它依舊是依托答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