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鬧得我沒法離渝,前些天老方用七次核酸換來了我倆的重慶相聚。五一檔沒啥好片兒,我倆就挑了個應景的去看,《我是真的讨厭異地戀》。

雖然我們不是青春片的适用人群,但異地戀這個話題還是很有發言權的,不過也因為不是青春校園戀愛的當事人,所以看這部電影多少還是有點格格不入。

看了十分鐘我和老方就開始抖腿、跷二郎腿、東張西望直呼想走但又可惜八十塊錢的票錢,看了一個小時我就讓她把她已經盤了好一會兒的珠子借我盤盤。

抛開演員的因素,單說劇情,非常淺薄,雖然說呈現了一些比較真實的内容,比如手機不離手,比如會視奸對方的微博列表(我承認我倆在一起之處我翻遍了她的關注和點贊),比如千裡迢迢向對方奔走,見個小面如過大年。這些是大多數異地戀人群的真實狀态,但僅僅呈現這些東西博君一笑,很對不起異地戀這個值得深挖的話題。

異地戀并不罕見,相反,在疫情時代,它成了一個更有普遍性的戀愛形态,而我個人認為,校園愛情裡的異地戀算是最輕的,因為校園愛情本質上是被家庭和校園共同呵護着的一種愛情,沒有那麼多現實的物質的雨打風吹,這種愛情享受着特殊年齡階段的特殊優待,不是說它不好,隻是說它面臨的實際困難相對較少,經營這種關系的邏輯也相對簡單。

因此,這部影片一開始挑中了這個群體作為主角,也注定難以呈現更多深層的、尖銳的内涵。

學生嘛,校園生活有多姿多彩的一面,但稱不上複雜,尤其是雙方都是學生時,日子都過得大同小異,時間久了能分享給彼此的新東西慢慢就少之又少了。當然了,需要工作和養家糊口的人同樣逃不開這種定律,就算是朝夕相處也是如此,愛情的自然規律就是如此。從這部影片來說的話,一北一南的一對情侶這個見面頻率真不算低了,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不知道他們是怎麼克服的,單就我和我所能接觸到的同齡人而言,頻繁地跨越2166公裡的距離其實挺不現實的,這種不現實的成分一旦出現,這青春片兒就難逃過于夢幻的窠臼,更别提影片尾段男主角直接跨越太平洋出現在女主角的病床前了,離譜不離譜啊。

其實對這部電影加以評價不是我最想說的,一部青春愛情題材的商業片本就沒有太多高明可言,我更多還是對異地戀和如何經營異地的感情比較有感觸。

我對異地戀的态度是“不喜歡”,而不是“讨厭”。誰不想每天睜眼閉眼心愛的人都在身邊呢?誰不想在共處的時光裡認識彼此呢?可惜沒辦法呀,為了學業,為了生計,為了共同的未來有更遠大的前程,異地不就是一時的、最好的權宜之策嗎。認識清楚這一點再去審視異地這種狀态,很有必要,帶着埋怨的心理去參與異地戀,自己會不快活,感情也會受影響。

我覺得異地戀最好的狀态是,時時刻刻把對對方的依戀放在心上,然後在自己的這一方天地裡盡全力享受物理意義上的單身生活。電影裡,女主角做到了前者,沒做到後者,所以她自己的生活質量打折了,身邊的朋友也提醒她你這樣做是會消磨他的好感的。這沒什麼可批判的,為自己的愛人上頭沒錯,隻是不該為了在對方心目中保持優越性而去豐富生活、提升自身,應該是為了自己去做這些事。當你好好愛自己,你的魅力就會無限大,距離是不會隔絕這種魅力的。不管是不是異地,戀愛想進行得好,都需要兩個人一起、在自己的節奏裡變得更好。客觀地來說,異地的狀态其實有益于我更好地自律,有益于我完全按照自己的步伐來安排生活,兩個人湊一堆兒那肯定是隻想當連體嬰兒,隻想花天酒地尋歡至上。有一天結束異地,兩個人終于開始共同生活了,也還需要磨合一陣子才能找到兩個人都能舒舒服服做好各自事的狀态。

異地戀最怕作,最怕藏着掖着不明說,如果是真心相愛的兩個人,坦誠相待一點兒都不難。我的緊張、不安、難堪,我的小小得意、功成名就,我都想明明白白告訴你,我在你面前不需要在屏幕那一端維持哪門子人設,同理,你的開心我也開心,你的麻煩我也陪你焦慮。所以看到女主角玩那些降低聯系頻次以增強神秘感的小把戲時,真是感覺幼稚無聊得要死,既然是戀愛,就得把對方的心理感受當作自己的來呵護。兩個人天各一方已經難免寂寞,怎麼能讓ta在我這裡感到被忽視或輕視。

異地最讓人遺憾和心痛的是什麼呢?是美好無法實在地共享,是ta需要我的時候我不在身邊。這些疼都是在一個個生活的碎片裡發生的,是一瞬間看着天上的雲、聽見溪水的潺潺,心想,“你在該多好”;是一個人咽下生活的苦,想靠在ta肩膀上痛哭一場卻不能夠,隻能自己做自己強大的後盾。異地戀需要更多的包容和理解,情緒的傳達必須有聲色的承載才足夠有力,異地戀有太多稀碎的傷心和疲憊,藏得深淺不一的憂愁。以上對異地戀的感想,全部是基于雙方都百分之百的靈肉忠誠,忠誠是愛情的第一守則,很多異地戀不是輸給了距離,而是輸給了動搖。如果要講述異地戀的故事,我想戍邊的戰士和軍嫂,列車員和檢修員,或者某一方為了掙錢養家不得不背井離鄉,另一方留駐在原地照顧好後方,都更加值得挖掘,青春故事值得尊重,但這部電影這樣講述,真讓人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