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看了《誤殺2》,看完以後成功收獲了滿頭問号。緻敬所有父親?也是,相比而言,看得出來你也并不想緻敬所有沖着懸疑反轉給你貢獻票房的觀衆。
先來從林日朗的兒子小蟲的視野來看看這個父愛有多沉重。首先林日朗向高利貸借款200萬,在電影結束,他死之前,沒有任何交代這個高利貸之後該如何償還。已知林日朗已死,隻剩下孤兒寡母,高利貸可是利滾利。影片前面可就交代了,家裡可是一貧如洗,阿玲隻是一個補習班老師。請問,作為一個父親,一死了之,将生活重擔毫無保留地留給老婆阿玲和兒子小蟲,這是父愛如山還是債務如山?
其次,林日朗劫持的是急診醫院。這裡的患者得的不是感冒發燒這些短時間不緻命的毛病,這可是急診醫院,一個眨眼,一個疏忽可能就是一條人命的地方,請問:适合劫持嗎?為了你兒子一個人,忽略其他人,其他家庭的孩子們,這是父愛還是自私?還是化用影片裡那句“有些孩子就是孩子,有些人的孩子可不是普通孩子啊。”那是不是“有些人的父愛是父愛,有些人的父愛可不是普通父愛啊。”當然看過電影的某些人會說:你沒仔細看電影嗎?那個急診醫院根本沒幾個人,而且林日朗後來也把孕婦送出去了啊。很好,問題又來了,急診醫院沒幾個患者的情況符合客觀事實嗎?編劇經常懸浮,但作為觀衆請睜開眼睛好好看看周圍的環境。我們沒有生在高塔,生老病死每天都有。就是這麼巧,所有人無一例外避開了林日朗劫持的日子生病?就算真的是這樣,隻要這種風險存在,明知故犯就是一種自私。所以,将一個孕婦送出去?這麼一比較,簡直就像一個上位者在施舍的一點仁慈。一個張口閉口“公平”的林日朗,自己又何嘗不是高高在上?再說到影片名稱《誤殺》,林日朗是被誤殺的,那個衛生局長何嘗不是呢?衛生局長明明什麼也沒做錯,因為醫院院長的一個謊言就招緻了被謀殺的禍患。那麼,醫院院長為什麼要說謊?因為林日朗拿槍指着他的頭逼問。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所以,衛生局局長這個人頭算在林日朗頭上不離譜吧。那麼,林日朗死了,這顆人頭順延在他那對孤兒寡母身上沒問題吧。衛生局局長的家庭支離破碎,這樣的損失和罪孽将伴随這對孤兒寡母一輩子,順帶還有劫持醫院匪徒之妻(子)這樣的名聲。帶來足以改變人一生的污點,不知道這樣“沉甸甸”的父愛小蟲能不能承受得起呢?
最後,林日朗其實在聽到心髒已經被别人拿走了以後,已經準備把自己的心髒給小蟲了,并且和醫生都說好了,記住,這個等會兒要考。我們先不論一個成年人的心髒能不能放進一個小學生體内,先看看他為什麼還要這樣大費周章劫持醫院。因為,他是一個編劇,他的劇本,匪徒最後一死了之被公司嘲笑最後一點戲劇沖突都沒有,他這麼幹也沒有足夠的動機。所以,他是在用生命來證明:自己的劇本是合理的,順便看看他兒子原本的心髒還能不能被追回來?按照這麼說,JK羅琳得先學會魔法然後再去賣《哈利波特》?從這裡,我隻感受到了編劇一種郁郁不得志的怨怼,假借林日朗來抒發自己劇本萬裡挑一,卻少有伯樂賞識的孤高。但是吧,前面說到的問題起碼已經證明了,這個編劇多少有點自我感動了,這部電影還就真的缺少動機和戲劇沖突了。起碼因為要證明自己劇本合理而讓兒子從此背上污點的動機,很牽強。老父親林日朗含笑被警察射殺,将一堆爛攤子留給别人的結局缺少戲劇沖突,并且十分懸浮。所以如題目所說,這本電影,強行将自己和父愛這個IP捆綁,實則荒誕可笑。春晚的小品,受到時長限制,起承轉合,雖說也有刻意,強行宣揚主題之嫌,起碼邏輯上大部分還是沒問題的,也有笑點。但是這部影片,兩小時,故事千瘡百孔,要懸疑沒懸疑,要邏輯沒邏輯,連給人尬哭的機會也沒留下。
再說說影片的架構吧。一是基本在預料之中。兩批警察,一個強攻,搞笑擔當。一個懷柔,笑裡藏刀。從看到的第一眼,我就有預設了,真是完全不驚訝。我全場最驚訝的隻有李治廷真的長得好像王力宏。看到公司的人嘲笑林日朗的劇本,我就知道他要演戲,要反轉,要欲揚先抑。二是前後矛盾。先有說:“越是大人物,能掌控的事情越少。”後有:“有些人的孩子是孩子,有些人的孩子不是普通孩子。”并且幕後黑手——市長,掌控着這顆心髒進入了他兒子體内。所以,是市長算不上大人物,還是心髒移植這件事情很小?三是意味不清,用的一手首尾呼應,片頭:“爸爸,為什麼螢火蟲在燈光下就不亮了?”這是個不錯的問題。結尾:“因為它們隻在黑暗中發光啊。”嗯?螢火蟲看見燈光滅燈了?我大膽推測一下,螢火蟲是不是代表那些大人物,而燈光象征人民。編劇的意思是大人物隻敢偷奸耍滑,在黑燈瞎火中作惡,遇到正道的光就湮滅了?但是啊,但是,意象是不是取錯了,毛爺爺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沒聽說過?人民首先是個人,是小家,是分離的,聚合在一起才會擁有無窮力量。燈泡,就一根燈絲一根電線就亮啦,就比許多螢火蟲聚合在一起要亮啦。當然,編劇可能是别的意思,歡迎指正。
作為一部懸浮劇,最不能缺的,就是根本不按常理出牌。首先,整個急救醫院隻有一個心髒外科醫生,而且他可不僅僅年紀輕輕就是心髒外科的主任,他還能兼職婦産科,給孕婦看胎,也能兼職腦外科,擠進人群給林日朗看頭部的槍傷。其次,林日朗拿的是假槍,可偏偏兩大批警察,外加所有電視機前的觀衆,沒有一個人發現。泰國警司說的全是中文就算了,槍也不認識?全靠一個半退休的張正義主持正義告訴大家這是一把假槍?泰國藥丸啊。最後,還有群衆過于理想化。因為林日朗講了一個大人物搶走一個弱小可憐無助中國小男孩要用的心髒,然後泰國手無寸鐵的人民就群情激奮,當街和持槍警察打起來了?那按照這個道理,當看到泰國王室吃香喝辣,泰國人民就要拿出攻陷巴士底獄的勇氣消滅王室?當一位醫生盡全力卻無法拯救一條生命的時候,泰國人民聞言又得群起而攻之吧。哦,影片裡面還真有,有個人确實因為心髒外科醫生當時沒救回自己妻子的命就打算殺掉他來着。所以,按照編劇的說法,在泰國,啥都别當最安全,當醫生的話,沒一個能活到退休。
綜上,我希望編劇少一些懷才不遇,多打磨打磨作品。希望能創造出一本對得起自己和觀衆智商的電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