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嚴肅地吐槽“躍動青春”這個翻譯!

原作标題為《スキップとローファー》,直譯應為“小跳步與樂福鞋”。スキップ(skip)并非平常的跳躍(jump),而是“小跳步”,是那種常見于背着雙肩包的學生的蹦蹦跳跳。鮮有成年人還會有スキップ,啊,不對,古美門好像也會這麼跳。而樂福鞋是一種休閑鞋,是日本女中學生常見的款式。我個人非常喜歡這種意象組合的起名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本作、《蜂蜜與四葉草》、《天真與閃電》、《狼與香辛料》……若是更寬泛一點地說《鏡與燈》、《菊與刀》也是同類型的起名方式。這種方式不需使用動詞就能調動讀者的能動性,就能讓觀衆主動地從意象進行聯想,并且主動去構建意象間的關聯和互動,還能納入很多文化意涵,是很有詩意和美感的起名方式。以本作為例,“小跳步與樂福鞋”,刻畫出的是一個蹦蹦跳跳、天真爛漫的元氣女中學生。OP的動畫也很有心地給了一個美津未跳着小步的鞋的特寫——那就是具象化的スキップとローファー。

簡體中文直接譯為“躍動青春”,隻能說無可厚非,甚至不能說差強人意。中文裡并無直接能對應到スキップ的現成名詞,譯成“躍動”也算能接受。但是直接把“ローファー”譯為青春,不僅落了俗套,也把原作的表意嚴重泛化,實在遺憾。

我很愛這部番清淡而明快的色彩設計,很愛它洋溢着鮮活生命力的OP,很愛其中對《龍貓》和《銀河鐵道之夜》的緻敬,很愛它每集用拟聲詞作的标題……本作的經費并不算特别富裕,靜止幀不少,作畫難度也幾乎沒有,但是能感覺到監督、聲優、音樂、演出、攝影都對本作有一種溫柔且真摯的态度,大概因為小美的人生目标與PA社的鄉土情懷迷之契合上了吧。總之是很對我的電波,名副其實的周指活。

每次遇到這種正中我好球區的番劇,都有一種“久違了”的感懷。雖然本作運用了大量漫符化的表現手法,但是整體精神氣質(包括人物演繹的靈動、内心戲的細膩和角色間清爽但豐富的人際關系等等)帶給我的熟悉感,竟然是最近看過的日劇《重啟人生》。僅以個人喜好,《躍動青春》被我很個人化地納入“日式日常風物詩”這一大類,我一向對這一類番劇難以拒絕,它代表了一種略高于生活的理想真實,仿佛觸手可及,真正探試一下才知道是如此困難。

可以說是,樸實無華到說不出什麼噱頭和賣點,但觀劇體驗絕不枯燥,反而是說不出的放松、舒适、愉悅。

本作讓我非常佩服的一點在于,每個角色都很難标簽化。标簽化是一件容易且誘人的事情,隻要集中于某一特征并加以誇大即可。很難簡單地說志摩是腹黑或者犬系、阿誠是社恐或者吐槽役,美夏就更難說了,簡單地說她是心機女或者壞女人?都好像不對。小美呢?她是社牛還是社恐?天才還是努力型?情商低還是高?若是帶着貼标簽的視角來審視她有時竟會覺得矛盾。不過小美應該是最好概括的了——真誠。作者對每個角色都刻畫了豐富多面的性格,而每個性格側面的刻畫都很節制,不出格也就意味着不典型、難以貼标簽。标簽意味着容易記住、意味着簡單地極端化某種特質。不貼标簽,不搞噱頭,不把角色簡單化、臉譜化,每個角色都是生動、合理地活在自己的行為邏輯裡,沒有誰是依附于其他角色而生長,換言之,沒有工具人。

在作品中我讀出一種體驗:作者想要塑造的不隻是角色,她想着力刻畫的是“關系”。動畫裡的小美畫得更惹人喜愛了,看原作會更明顯一些,作者并沒有想突出誰,也沒有刻意把小美畫得漂亮,沒有把女主角塑造為那個令人羨慕的世界焦點和救世主的意圖。令人羨慕的不是某個角色,而是這種由微妙且千差萬别的關系構建起來的生活。我永遠無法成為劇中的角色,但我可以代入或者開啟一段類似的關系。

若是硬要用親情友情愛情等關系的概念來歸類,本作核心刻畫的關系顯然是“友情”。但作者在每段關系的刻畫中,都在傳達:人與人的關系是如此豐富和細膩。很難簡單地說小美與志摩、小美與美夏、結月與阿誠是單純的友誼。在敏感的青春期,少年人互相觀察試探,若即若離,但他們又是如此直率和清爽,如此誠實地面對彼此……他們的交往或許是不純粹的,但摻入的各種微小的雜質,摩擦出的火星或是創口,才是最幽微動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