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片的最後,樸鬥滿已不再是一名警察。他再次來到當年的案發現場,恰巧一位路過的小女孩不久前看到過兇手也同樣來過這個地方。


“他長什麼樣?”樸鬥滿迫切且充滿期待地問道。


“就是……就是……就是很普通的樣子。”小女孩認真地想了一會兒才給出了一個這樣的答案。


是啊,多麼令人絕望的一個答案啊,他長的很普通,在他完成犯罪過程後走入人群中後,人們便再也找不到他了。


最後一個鏡頭,樸鬥滿雙眼布滿血絲,眼中噙着淚水,就這麼一直盯着鏡頭,也通過屏幕盯着每一個與他對視的人。似乎是在詢問,也好像是在尋找。我想,他大概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讓那個依舊逍遙法外的人内心産生那麼一點愧疚吧。此外,眼中的那點祈求,大概是希望兇手能因為内疚去自首吧。或者他幹脆就是在求着他去自首。不過,鑒于導演是奉俊昊,我想,他的用意絕不僅僅止于此,他更想通過樸鬥滿的雙眼開詢問每一個犯了錯後躲藏起來的普通人到底内疚不内疚。


長時間以來,在文學作品、影視作品的影響下,我常認為罪惡的人或物就該有其鮮明的形象,就應該讓人從人群中一眼就能分辨出來,就應該時刻都能讓人感到恐慌。但奉俊昊給了我另外一個答案,那就是很多惡人在不做壞事的時候,就完全是一個普通人的樣子。


影片拍攝于2003年,15起連環殺人案發生于1986年到1991年之間。時隔33年後的2019年,終于浮出水面的李春才在接受采訪時,坦言他當年是有被警察調查過的。可是他太普通了,太不起眼了,太不引人注意了,這些特點太能幫助他僞裝了。于是,他不經意間就騙過了所有人。


影片中有很多杜撰的成分,譬如兇殺案必在下雨的夜晚,死者必然穿的是紅色的衣服,還有那晚的的電台播放的必然是《傷心情書》。導演添加這些元素自然是為了強化影片的商業性,若隻是還原案件本身的話,那必定是一部賣不上座的文藝片。


可奉俊昊在影片中加了那麼多元素,唯獨在兇手本身上卻沒有做任何的添加。甚至于片中的三位嫌疑人也是再普通不過的平凡人,傻子劉志浩、采石工人、小鎮青年,都是那種往人群中一丢就誰也不會記住的人,這大概也是為了給當年的那兩萬多名嫌疑人做一個簡略的縮影吧。


近年來破獲的一起起案件讓我們注意到了以前從來不會注意的一群人。從“孫小果案”,到“操場埋屍案”,甚至再到“高考頂替事件”等等。如果不是這些案件的告破,那些主犯、從犯身邊的人怎能想到自己身邊竟一直潛藏着如此的罪惡。細細想時,竟不寒而栗,是啊,放在平時,他們實在是太普通了。


而對于此,我又不得不再次思考,我們的身邊是否依舊潛藏着不為人知的罪惡?而我們又将為此付出怎樣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