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是期待了好多天的一部電影,看影評非常不錯,電影也确實沒讓我們失望。無論是演出少女感的周冬雨,還是演技炸裂在影後級女演員面前都沒有露怯的易烊千玺,甚至是反面角色魏萊,都讓人信服。作為一個媽媽,看得有點痛心,蓬勃的又讓人心疼的青春啊!看完電影,我們一直聽到音樂結束,兩個小姑娘都有點沉默,也在探讨着劇情,有點沉重的感覺。

車上 ,格格和陶陶也問了我他們有點不懂的問題:格格:最後的女孩是他們的孩子嗎?

媽媽:不是,隻是一個有難處不敢回家的孩子。

格格,陶陶:那他們最後都進監獄了嗎?

媽媽:是啊。因為年輕的警察認為如果陳念承擔,會坐牢時間比較短,如果小北一個人承擔要判幾十年的刑。

格格:最後的對話,是在不同的車裡嗎?那他們是怎麼對話的呢?

媽媽:你看的真仔細,那是他們最後的對話,也許不在同一輛車裡 ,但是他們都能夠感到對方的問題和回答,這是電影的一種表現手法。

格格:我喜歡小北。

陶陶:小北就是小混混。

格格:那我還是喜歡小北。

陶陶:掃黑除惡都給除了。

我隻有笑,兩個幸福的孩子,從來經曆過什麼黑暗和苦難,讓他們理解起來是有點困難,但是社會的黑暗一面并不代表着不存在,适當的接觸和看到,也是防患于未然,讓她們知道遇到事情如何處理。

陶陶:陳念後來的老師沒有開始的好,開始的老師告訴陳念她做的對,但是關心的問陳念媽媽的時候應該關上門,保護隐私。

媽媽:我倒是覺得陳念的老師也很難,他們要高考又要管學習,還得關注孩子們的情緒,最後還被停職了,心理壓力肯定也很大。

回家的路上,和格格繼續探讨。

媽媽:那你為什麼喜歡小北呢?

格格:因為一是小北帥,二是小北能夠保護陳念,三是小北隻對陳念好。

還一二三呢,好的,媽媽給與肯定。

媽媽:哦,很好,很有道理。我也很喜歡小北。尤其是小北能夠在巨大的困難面前幫助陳念,甚至是不惜犧牲自己來保護陳念,的确讓人喜歡。

格格:是啊 ,以後我也要找到這樣的男朋友。

媽媽:好啊,這樣重情重義的男朋友肯定很好。那孩子,你的男朋友還有沒有什麼别的需要具備的品質呢 ?

格格:什麼?

媽媽:他這麼好,帥,重情義,但是媽媽覺得還應該具備給你提供基本物質生活的條件吧!如果什麼都沒有,小北也很難保護陳念啊!

格格:也對。那我就教他吧!

媽媽:嗯,有道理,或者給他一些時間讓他有這樣的本領,你們一起努力去創造也好。但如果他隻是一味的關愛你 ,而不能給你基本的物質保障,也是一個問題,對嗎?

格格:嗯。

媽媽:媽媽年輕的時候也是喜歡小北這樣酷酷的,帥帥的男孩,年齡大了,才發現其實生活不容易,物質基礎也很重要。

格格:媽媽,我有一點害怕,害怕遇到校園淩霸。

媽媽:那我們分析分析電影中的人吧!小北為什麼喜歡陳念?

格格:因為陳念問他疼不疼,關心他。

媽媽:對的,小北是個特别可憐的孩子,讓人心疼,13歲就沒有媽媽管了,才多大呀,就要自己一個人拼,自己掙錢吃飯,特别不容易。他沒有什麼手藝,隻能替人打架,看場子,倒賣手機,那個家雖然破,但是都是小北自己努力換來的,小北不容易。當他得到陳念的關心,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溫暖,所以就愛上陳念了。陳念就是他生活的光,他願意為陳念做任何事,甚至是犧牲自己。陳念呢?你說她幸福嗎?

格格:不,她媽媽居然都不管她。

媽媽:對啊,陳念都高考了,都是自己一個人,媽媽都不在身邊,其實當遭受淩霸的時候,必須要告訴爸爸媽媽,大人會幫你想辦法度過難關,至少會多一些經曆想到解決的辦法,不至于讓它越演越烈。但是陳念的心理素質特别好。

格格:嗯,她居然都失手殺了魏萊,還能參加高考呢。

阿媽:不僅是參加,還得到了632分的好成績 ,說明陳念真的是有很強大的内心和實力。最開始陳念幫助跳樓的女孩蓋上衣服,也是一樣 ,她有正義感,不希望自己再做那個什麼都不說的女孩,陳念很勇敢。那你說魏萊呢?她其實也很可憐的。

格格:她怎麼可憐,她那麼壞。

媽媽:是啊,可是你注意到了嗎?魏萊去求陳念的時候,她說她不能再複讀了,因為她爸爸對他失望了,因為複讀已經一年沒有和她說話了。她爸爸在驗看女兒的屍體的時候,看了一眼就走開了,我覺得都不是那種愛女兒的爸爸的心痛,而是很嫌棄很失望的樣子。其實她爸爸媽媽愛的隻是那個成功的優秀的魏萊,而不是魏萊這個人。所以她才會淩霸其他的同學,來顯示自己的優秀和強大吧!網上也有很多虐待小貓小狗的人,特别殘忍,他們從中得到快感!魏萊長的多漂亮啊!可惜她都不懂得愛别人!

還有那個一起淩霸陳念的女孩兒,她放過陳念一次,但後來自己也被欺負的?

格格:對啊,其實她開始還挺善良的,放過陳念,她挨欺負的時候陳念陪她走,可是後來居然還把陳念出賣了。

媽媽:是啊,她本性不壞,但是太懦弱,不敢對惡勢力做出反抗,所以她也是可憐的孩子!這些孩子的可憐多多少少都來自各自的家庭,所以,你和姐姐都是生活在幸福的家庭,你們都是幸福的孩子。但并不代表着這個社會都是美好的,還有很多不幸運的孩子他們正在經曆這樣或者那樣的苦難,珍惜吧!

一場電影看完了,原來帶給我們的遠遠不止這2個小時的經曆,雖然電影在我看來不可否認的有東野圭吾的影子,有些爛尾,生硬的将年輕警官的主管臆斷來決定結局變成适合大衆口味的正能量,但我們知道真正的生活比電影複雜多了,能從中看到些我能告訴孩子們的,很是值得了。想起李玫瑾講座中講的:人的幼兒期極其關鍵,家庭造就了一個人,孩子的問題多數來源于家庭的不幸,家庭幸福的孩子得到幸福的幾率也會更高。一直聽,一直學!每個人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愛的表達方式不同吧。

孩子,學習并不是你生活的全部!路,要慢慢走,愛,要慢慢體會!願每個家庭都幸福,願每個孩子都有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