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屁颠颠跑去電影院看一部紀錄片的普通觀衆可能真的不多,尤其是看這麼一部講述香港功夫電影幕後武行的記錄片。單純想看經典功夫片,網上資源一抓一大把,哪怕是專注華彩篇章的片段集錦,也是俯拾皆是。很多朋友估計不能抽出時間去看本片,我就在這聊兩句,大家權當看過了。

不像功夫片的主角,這部電影裡沒有少年英雄,坐在鏡頭前講述的都是一些遲暮英雄,甚至在他們的最好的年歲裡,也大多是小侯這種,極為優秀但是受到形象限制沒有大紅大紫的武師。

但是看這部談不上顔值的片子并不需要耐着性子。雖然觀影前已經得知邵氏啊,成龍啊等人由于各種原因沒有參與演出(訪談),畢竟本片主要的觀察對象就是那些幕後的武師們,加上洪金寶,甄子丹等人也有多段對話,不算特别遺憾。

全篇看下來,指明了一個脈絡。從内地一些京劇班子去到香港開始,到這批人收徒傳藝,在京劇缺乏市場的情況下,把戲台上的基本功作紮實,逐漸延伸發展出了特别适應電影行業的武術人才市場。經曆了邵氏到嘉禾,從一開始的套招,到李小龍的真實淩厲,洪金寶的動作巧思,成龍的喜劇路線,甚至後期甄子丹在武術中融入MMA格鬥技,香港動作電影的審美和追求是不斷進化的。而這個市場衰落之後,曾經的業内人才有的選擇北上,在内地創造更大的影響力,有的如錢嘉樂,堅持在香港本土深耕培養人才。

四大武術班子強強競争的八十年代,創造了好萊塢無法複制的成功,這是内卷得最慘,卻最有鬥志的一群人。硬橋硬馬,拳拳到肉,一個鏡頭拍完之後不是喊收工而是喊救人,那個用命來拼的時代和氛圍也是不能再造的。光芒萬丈之後是繁星點點。這一批功夫人背後是時代的困頓,他們大多讀書無門,求生的最簡單出路就是拼命,他們幸運之處在于隻要出了成績,收入是不成問題的,而他們的不幸之處在于,不菲的收入帶不來相稱的遠見,于是我們看到,好多武師一個月能買一輛新車,肆意揮霍過着快意人生,但好光景結束的時候,沒有了工作機會,也沒有一點積蓄在手。

大家都在抱怨被時代抛棄的時候,有清醒的頭腦意識到,市場萎縮的根本原因也許是人才規模的萎縮。跟自己搶飯吃的不是新人而是市場份額。錢嘉樂,董玮,袁祥仁等老一輩開始創辦工會,培養下一代人才,如他們所言,年輕人們都在讀書,學計算機,IT,理财,很少有人對這一行感興趣了,但并非所有的後浪都是去年B站上那種鮮衣怒馬得意少年,隻要這個行業存在,它永遠會是一部分人實現自我的途徑和舞台。

偌大一個武行,從業者幾百人,能夠脫穎而出的李小龍,成龍,洪金寶等大師,大哥又有幾個?看到後面黃金兄弟發布會,鄭伊健陳小春等人驅車趕到,謝天華從一輛蘭博基尼走出來,衆武師和一班新弟子在旁捧場,眼裡沒有我以為可能或應該存在的羨慕嫉妒,有的隻是對參與鑄成一個輝煌時代的滿足與驕傲,以及對未來成就的追逐和憧憬,讓人不禁大為感慨。也許這群人真的就是這麼腳踏實地,不事僭越,默默等待着用實力來證明自己,或者時間來安撫自己。這也是大多數普通人注定要走下去的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