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那些細細描繪兩個女性之間複雜情感的影視劇,像《七月與安生》裡的共生與撕扯,《不夠善良的我們》裡簡慶芬和Rebecca多年來的彼此羨慕與窺探,或是《我的天才女友》裡莉拉和萊農長達一生的彼此凝視與較量,總有一種神奇的魔力,讓我們不得不正視自己内心深處那些複雜、隐秘的情感。

我們看的,從來不是那些戲劇沖突本身,我們更像是在尋找一面鏡子,希望能照見自己心中那些微妙的情感——對身邊那個最重要的她,那份混合着欣賞與比較、支持與嫉妒的難以言說的情感,以及無法割舍的深刻聯結。

《你和其餘的一切》,再次把我拉回到了這種熟悉又複雜的情感中。

金高銀和樸智賢飾演的兩位女主角,用她們跨越三十多年的羁絆,演繹了又一個關于“她們”的故事。它看似有一個“兩女愛一男”的經典框架,但當我沉下心看完後,我發現劇中她們同時迷戀的那個男人其實隻是她們生命中的一個符号,是她們确認彼此重要性的一個他者。故事從頭到尾,講述的都是她們倆的情感羁絆。

她們一個像大海,一個像火焰

金高銀飾演的柳訚重,像一片平靜的大海,包容、自洽。她在單親家庭長大,父親早逝,但母親給了她全部的愛,為她築起了堅固的堡壘。這份愛讓她内心自洽、性格開朗。她會坦然地羨慕好友商燕成績優秀、家境優渥,但這種羨慕是健康的,不同于嫉妒,不摻雜任何惡意。她的善良和坦誠裡有種難得的底氣,是因為她得到過完整的愛,也确信自己值得被愛。

樸智賢飾演的千商燕,則像一團搖曳的火焰,明亮,卻時刻在灼傷自己和他人。她家境很好,住在高級公寓裡,爺爺曾經擔任過長官,母親是學校的老師,看似她擁有了一切,内心卻無比敏感和自卑。她察覺到母親似乎更偏愛哥哥,甚至偏愛作為學生的訚重。這種“不被看見”和“不被認可”的痛苦,讓她成長為一個極其擰巴的人:自尊心極強,執着于被愛,且常常口是心非,即使在自己最需要幫助的時刻,也絕不肯低頭示弱。

可就是這樣兩個内核截然不同的女孩,卻本能地被對方吸引。她們是彼此的鏡像,映照出自己生命裡缺失的那一角——訚重羨慕商燕的聰明,商燕則渴望擁有訚重那種明媚、自洽的性格。

真正的自卑,是無法說出口的

現實有時太過殘酷了一點。商燕的人生接連遭受打擊:先是摯愛的哥哥自殺,她以為是因為她讓媽媽看了哥哥的日記,哥哥才自殺的,為此,她陷入無盡的自責和愧疚中,花了好幾年才勉強走出來;接着到了大學,她發現自己偷偷暗戀許久的學長金商壑,竟然成了訚重的男朋友。

在哥哥去世後那段最灰暗的時期,她以哥哥的身份登錄哥哥的聊天軟件時,商壑學長曾給過她溫暖的鼓勵,因此成了她心中隐秘的光。可這束光,如今卻在照亮着訚重。理性上,她知道她不該再動心,但情感上,她無法控制。看着訚重與學長甜蜜的樣子,她的失落、自卑與嫉妒在心底瘋狂滋長。

在痛苦和混亂中,她做了一些越界的事——隐瞞訚重,與正在服兵役的學長進行書信往來。雖然寫信是拜托學長幫忙找到哥哥當年的“女朋友”,以找到哥哥自殺的真相,但這樣的行為本身對訚重就是一種背叛和傷害。

當訚重發現這件事情的時候,她感到被最信任的兩個人同時背叛,她無法克制自己心中的猜忌、不安,于是痛苦地提出了分手,并為此休學。

而就在訚重最痛苦的時期,商燕也迎來了自己的至暗時刻:母親癌症晚期住院,最多隻剩三個月的時間。絕望中,她鼓起勇氣給訚重打電話,電話卻未能接通。因為這一個未接電話,加上她那過強的自尊心,讓她再次選擇了獨自扛下。當訚重後來找她時,她也絕口不提母親的病情,同時拒絕了訚重幫她墊付房租的好意。

商燕像一隻受傷的刺猬,明明是自己自尊心太強,卻反過來攻擊訚重。

商燕被自卑和痛苦吞噬,不相信自己真的能被無條件地愛與接納;訚重則因背叛而難過,更無法理解對方為何如此敏感要強。一場激烈的争吵後,她們說了最決絕的話,從此多年未見。

毀掉你,也是在毀掉我自己

有意思的是,她們的人生軌迹,始終被對方深刻影響着。訚重後來去了戲劇學院,畢業後成為影視制作人;商燕雖在母親去世後辍學,卻憑借自己的才華和努力,也進入了同一個行業。

多年後職場重逢,加上學長金商壑的再次出現,看似要将故事引回老路。但這一次,商燕選擇了更激烈的對抗。在跟商壑學長告白被拒絕,以及不得已要退出項目的情況下,出于事業野心,也出于積壓多年的複雜情緒,商燕決定毀掉訚重,同樣也是在毀掉自己。

商燕偷走了訚重早已在策劃的核心項目,高薪挖走導演,成立了自己的影視公司。

商燕的又一次背叛,讓她們之間僅存的情誼也不複存在。訚重在憤怒、絕望與無奈之下,辭職離去。後來,轉向了劇本寫作。

生命的盡頭,所有的“為什麼”都有了答案

又過了許多年,她們都已年過四十,商燕帶着一個沉重的消息回來了:她身患絕症,生命僅剩三個月,希望去瑞士安樂死,并請求訚重陪她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

起初,訚重覺得這事既荒謬又無語,直接拒絕了商燕。但商燕沒有放棄,她來到訚重家裡,讓她看到并相信自己是真的生病了。訚重感到自己的生活被打擾,再次拒絕,并趕走了商燕。臨走之前,商燕留下了自己的診斷報告和她寫的“我的一生”。

訚重終于還是翻開了商燕的人生之書。

在這裡,她看到了另一個視角的三十年。她看到商燕因為自己擁有的東西無法讓媽媽高興、無法讓哥哥微笑而深深自責;她看到商燕一直以為哥哥的自殺是自己造成的,并為此背負了多年的罪惡感;她看到在商燕的世界裡,那麼多人自然地喜歡訚重,這讓她無法抑制地感到自卑和嫉妒,就連暗戀多年的學長也始終喜歡着訚重,她覺得好像從來沒有人真正接納過自己。

真正的自卑,往往是無法說出口的。即使商燕那麼聰明、優秀,也始終困在了被愛的執着和自卑的黑洞裡。她對訚重由最初的喜歡逐漸轉為了嫉妒和恨,最後決定毀掉訚重,其實也是在毀掉她自己。

這一次,訚重徹底理解了商燕,也終于看懂了商燕所有傷人舉動背後,那個孤獨、痛苦、從未被自己接納的靈魂。她放下了怨恨,決定陪她走向終點。

在她們身上,映照出了我們自己

在瑞士,她們度過了人生中最坦誠、最放松的時光。最後一夜,她們并肩躺在床上,像年少時那樣對話。

訚重說:“我發現,我的一切都歸功于你。我小時候,讓我喜歡上閱讀,對電影感興趣,中途退學,轉去戲劇學校,還有辭職,開始寫劇本,這一切都要歸功于你。” 商燕回應道:“我變得叛逆是因為你,我變得很有錢,也是因為偷了你的東西,連結婚,也是因為你的詛咒。除了你,沒有像你一樣的存在。”

聽到訚重說“對我來說,也沒有像你一樣的存在”時,商燕傷感又遺憾,“我隻有你一個朋友啊,我當時為什麼失去你了呢?”訚重安慰她,“不過,已經找回來了啊。” 臨睡前,商燕問出了那句她從未說出口的話:“你也會想念我嗎?” 得到肯定答複後,她笑着說:“你肯接納我了,終于,接納我了。”

看到這裡,我也忍不住開始心疼商燕。商燕終其一生,尋找的從來不是某個男人的愛,而是來自她唯一的朋友、她鏡像的另一半——訚重的全然接納。而這份接納,最終讓她與那個擰巴了一輩子的自己,達成了和解。

在這個故事裡,我看到了女性關系中最真實、最深刻的真相:不隻有真誠的欣賞,也有灼人的嫉妒;不隻有溫暖的扶持,也有自私的算計。它如此複雜,卻也正因為這種複雜,才形成了生命中無法割舍的羁絆。

商燕和訚重之間,既有最深的懂得與期許,也藏着最隐秘的較勁與不甘。在長達三十多年的時光裡,她們用愛、恨、傷害與理解,共同編織了彼此的人生。她們在彼此的生命裡,既是參照物,也是推動力。相互塑造,相互成就,甚至成為了彼此人生選擇中最重要的影響者。

我們作為故事的旁觀者,也難免為之動容。因為在那面叫做“友誼”的鏡子裡,我們都看到了自己,和那個生命中最重要的“她”。

(👸🏻|小🍠|知乎:阿姗的樂園,分享影視、讀書和自我成長,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