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作為一個基層工作者,在單位組織下觀看了接訴即辦電影《您的聲音》,心裡實在很複雜,随筆兩句。
片名《您的聲音》,顧名思義,訴求人的聲音,主線講的是接線員小姑娘的故事,穿插了幾個停車難、老樓加梯、綠化等案件辦理的故事。所以片名也可以過度解讀為還有接線員和辦件人的聲音。
最觸動我的一點是裡面的外國人到市民服務中心參觀的時候發現有那麼多的活人,在接線承擔了大量的咨詢反饋,甚至是發洩情緒的電話,他說這是非常驚人的,在他的國家裡面,如果你想咨詢政府問題,你隻會收到讓你轉接123等等甚至都不是真人在負責和你說話,讓我一下子聯想到了秦始皇,下面的士兵訓練得非常勇武,包括勞工也是,用大量活生生的人建造如此大的秦皇陵,取之盡锱铢,用之如泥沙……總之想表達的意思是我們中國人太有美德了,身心有着較強的接受力,這當然是很好的,可以成就偉大的事業,但不可否認,對自己人太狠了!在用人的過程中,有着對下位者缺少人文關懷的特點,容易忽略每個個體也是活生生的人,也是該有的情感,不管是接線員還是辦件的來說。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非常讓我感慨萬千,在那個程序員轉型的社工委屈的說出自己的經曆,在她的社區書記說到自己給接訴即辦反饋不合理訴求應該被限制的一些建議,最終一個字都沒有被采納時候,她的苦笑與失落,也深深刺痛了我。大熒幕上,一個是堅韌的苦中作樂安慰自己的基層工作者,一個冷靜的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高層立法者,她們二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都很優秀也許高考的分數都不會差很多,但是站在了不同的位置,地位便可以懸殊,如此不講道理。而細細分析,抛開高位對于基層實際工作了解多少的問題,即便沒有同底層老百姓打過多少交道,對人性的看法也很樂觀,但你起碼應該作為一個理性的客觀的存在,應該對大量的數據進行分析,不合理訴求到底占了多少比例,虛假訴求占多少,包括大量不應該接的案件占據了多少政府精力,浪費多少公共資源,産生多少不良影響……精細化治理的前提是尊重科學、順應規律。在說出憲法公民的基本權利是有批評建議權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基層的聲音就不是聲音?基層人員的建議就不屬于公民的合理化建議?這種傲慢像是一桶冰水,難道在接訴即辦立法的問題上,隻有頂層設計者才配發言?

認真想一想,當一種批評建議權沒有受到任何的束縛的時候,當一個好用的工具被開發出來卻對使用他的人沒有任何限制的時候,對于這個工具來說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需要承受多麼大的壓力來維持住好用的現狀。DeepSeek處理任務隻要十幾秒都會繁忙,而這個工具的構成是活生生的人,是巨大壓力的考核下白加黑不得喘息的基層工作人員,什麼訴求都接必然無處可派隻會流向基層兜底,讓本就繁重的基層工作,還要負擔大量的,不是基層或是簡單吹哨就能夠解決的,複雜性問題及無理訴求。且在這個過程中必然處于一種不平等的地位,加班、壓抑自己的情感、甚至違背公平的原則,包括不限于随時陪聊上門甚至自掏腰包請客送禮給好處,在接訴即辦沉重的一刀切似的排名考核壓力下,公平與正義的天平會倒向誰人?

誠然,這項政策初衷是好的,實際效果也是利大于弊的,隻是公共治理問題不僅僅是一個接訴即辦能推動的,還需要深入的改革,包括接訴即辦本身也是一樣,是個好東西,整合大數據利國利民。繼續改革吧,就像接線員這種信息錄入分類歸納的工作,讓AI去幹好嗎,接線員往死裡背可以記太多的類目,有必要嗎?意義何在?就是為了讓社會的二流子向活人發洩情緒的體驗更好嗎?純折磨啊。

還有就是希望多完善一下制度吧,保護一下活人的權益吧。接線員還能倒班,不少基層的真的在白加黑24小時辦件一點不誇張。從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基本工作時長來講,還是從考核壓力來講,從接件辦件派件範疇來講,還有太多問題需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