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
唯一的問題,就是導演太想讓“音樂”成為塑造感情的點子了。
我幾乎可以說,這部小醜是一場升級,也是一場繼續。亞瑟死了,小醜死了嗎?沒有,因為死去時候的亞瑟不是小醜,而是脫離小醜的亞瑟,莉的離去,最後的捅刀,都是哥譚對于他的背叛的懲罰。
哥譚仍需要小醜,隻不過亞瑟不是小醜。
那麼,這部電影的重心到底是小醜還是亞瑟,我覺得是亞瑟,但在結尾導演極其聰明的繞了一個彎,他隐隐的扣上了題,這部仍然是小醜,但是亞瑟不是小醜。
劇情上緊接上部,被抓去精神病院的亞瑟面臨審判,在乏長的審判中他見證了小醜帶來的瘋狂,于是在爆炸後他沒有成為領袖,而是尋找他的精神寄托莉,可此刻他已然不是小醜,因此被抛棄,被刺殺,被遺忘,被終結。
《小醜2》最大的争論點不是在劇情,不是在鏡頭(我很喜歡),也不是在節奏(那些說節奏差的無聊的多修修再來看電影吧),而是在小醜的發展與亞瑟的人物走向。你們所認為的爛,隻是想要看到亞瑟在《小醜》結尾站到車頂,俯瞰衆生,然後做出他那标志性動作。你們所想要的,不過是小醜的爽感。可是我問你們,《小醜》中亞瑟是真正的小醜嗎?小醜是一個人嗎?
這個答案真的很簡單,簡單到各種影視解說都忽略了這個點,可是在另一種場景中這個問題卻被愚蠢的尖銳的放大,又是有無數的人回答錯誤——小醜不是亞瑟,小醜是一個群體,是一個精神。
所以回過頭來看看,你們想要裡面的主角——亞瑟再次瘋狂,崛起,是真的僅僅想讓他崛起嗎?不是,你們要的是小醜崛起,可小醜不是亞瑟,亞瑟僅僅是代言人。所以亞瑟才會在影片中搖擺,迷茫,離開,他體會過小醜的瘋狂,也感受到小醜的緻命。他不會在有你們想要的過程,他隻是一個普通人,一個遭受心理創傷的人。
因此亞瑟的離開,帶給了他死亡,也是解脫,他因小醜誕生的一切,随他離開而去,我覺得他是接受的,因為這條路是他選的。
他最終解脫。
至于我為什麼說結尾非常加分,因為這個結尾隐藏了哥譚社會仍然反動的思想,僅僅隻是亞瑟知道了小醜的壞,可社會依舊不知道。看似亞瑟追求了正道為正義而死,實際上是“我們還是需要爆亂推翻社會”,小醜不會局限于亞瑟死去,他将展現哥譚異常亢奮的思想,讓小醜繼續下去。非常之巧妙的避開了審核,以一種障眼法傳達了《小醜》誕生的初念。
如此精彩的反轉,又怎麼能說人物崩壞,小醜已死??你們想要的隻不過是小醜,不是亞瑟,亞瑟是誰,我想你們現在還是不知道
——202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