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教育?“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撼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當我看《山花爛漫時》這部劇時,這句關于教育的話,就一直在腦子裡回響。

△這是10月1日時的評分,現在已經升到9.4了
與嚴肅冷靜概括的張桂梅老師的相關新聞報道不同,《山花爛漫時》這部劇真實又細微地展現了張桂梅老師為創辦公立免費女高的經過,令我們完整又深刻地理解了她的偉大。
她怎麼能不偉大呢?光産生一個要辦公立免費女高的想法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她還把這個想法落地了。不但女高建起來了,還創造了升學奇迹。
為什麼要建免費女子高中呢?因為華坪縣太貧困了,原先在初中教學的張桂梅老師發現女孩子們一個個辍學消失在課堂,她翻山越嶺去家訪,就看到女孩子們初中畢業甚至還沒畢業就要嫁人,生一堆娃,又養不起。一代代重複無望的人生。

是女孩子們自己不想繼續讀書嗎?有的是,也有的不是。但不管是不是她們不想繼續讀書,總歸是家裡沒辦法再繼續供養讀書的女孩子,但男孩子卻是砸鍋賣鐵也得供下去的。
所以,隻有免費讓大山裡的女孩子讀完高中去上大學,才能改變她們的命運,以及她們下一代又下一代的命運。
如果沒有看到電視劇拍攝出來的大山裡的家,我們這些從沒經曆過缺衣少食的人是無法想象的。
沒有見到那些女孩子各有各的貧困,各有各的家庭困難,也實在沒法想象跟辦學校比起來,更難的是招生。
第一批100個孩子,張老師帶着其他老師走進山裡,一個個去找去勸,好不容易招齊了孩子們,還會有遇到家庭困難又差點退學的。

那些真實的困難一個又一個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卻又一個又一個地被張老師的堅韌、幽默和信心所克服。
女孩子們從麻木地接受自己嫁人的命運,到半信半疑地去讀書,再到堅定不移地奮發圖強,創造升學奇迹,我看到了“一棵樹撼動了一片森林,一朵雲推動了一片雲,一個靈魂喚醒了成百上千的靈魂。”
這不是偉大是什麼?
當孩子們高聲朗誦校訓:
我本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視平庸的溝壑。
我本是人傑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
電視劇達到一遍遍高潮,她們終于懂得了校訓的含義,她們也終于實踐了校訓的意義。
看劇的整個過程,笑和淚不斷交叉顯現在我的臉上,這部劇真的太好了。拍得好、演得好,叙事手法也很高級,樸實平淡卻又透出熱烈和力量。處處絕望又處處有希望,既不矯情也不刻意,非常自然質樸又引人入勝。
它讓我們看到人性的複雜,既可以高尚到身心震撼,也可以普普通通卻也并不丢臉,而卑劣似乎也有卑劣的理由……它也讓我們看到教育的迷人之處,看到劇中老師和學生的改變,看到精神帶領行動的力量……
苦盡甘來後,便是“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說真的,我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去贊美它,因為怎麼說都總覺得贊美得不到位。我隻是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去看一看,從中去汲取精神力量。
尤其是當人生走到絕境時,不妨去看一看《山花爛漫時》,去看看還有比電視裡的人更難的人生嗎?她們都可以絕處逢生,我們就更可以。更何況,那些不是虛構不是想象,那些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是發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情,不是曆史不是未來,是同時代的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