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之前沒想到在大叙事之下是很好的故事 抛開各種情感 就電影的故事設計本身我也是很喜歡的

以下是個人:
我确實是在南京長大的小孩,到外地念書後1213全城拉響的警報已經好幾年沒有聽過了,幼兒園的大禮堂、小學籃球場、中學的教室、補課的教室裡全體起立默哀的場景曆曆在目,能聽到一切靜止時汽車共鳴笛的聲音;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紀念館是成長每個階段都參訪過的,看過昏暗館内的油畫、走過萬人坑的路邊、摸過寫着死者名字的牆磚,能憶起每次走出場館呼吸到新鮮空氣的怅然;曆史課本上這一段永遠是詳講,不知道是從哪裡讀到但埋在腦袋瓜裡的名字張純如,各種材料裡不斷補齊的信息。所以當接觸一些外地的同學發現他們居然并不了解這段曆史的時候不免感到驚訝,原來這是我們的地方記憶,就像我不了解曆史書上的其他重要地名一樣,南京也不被所有人了解。
上一次在大熒幕看南京的故事應該是《金陵十三钗》,從第一次和媽媽在電影院看,黑暗裡感受着恐懼,而後在教室裡看,而後在中學彙演裡看,而後自己重溫。
不知道下一次看《南京照相館》是什麼時候什麼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