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國産劇這麼急于驗證自己猜測的大結局,看到最後有一種果然如此又意料之外的驚喜!我之前猜測了兩種結局,一種是整部劇有另一個人在寫祁連山,另外一種是祁連山其實有人格分裂。萬萬沒想到,人格分裂這一段居然是用在了劇中劇《追兇》裡,羅成的師傅有人格分裂!好大的驚喜啊!遠遠超出我預料的複雜性!

而祁連山的身份也并沒有我猜想的那麼簡單,結局隻是一個畫面交代是另一個人在寫他,而是在結尾之前又設置了一個懸疑點,就是祁連山說他要把自己的故事寫出來,名字就叫《暮色》!這個設置就增加了一種可能性,也許祁連山依然是真實的,隻不過是他把自己的經曆寫成了故事而已。那麼問題就來了,到底是有另一個人在寫劇中劇中劇,還是祁連山在寫劇中劇?

一部好的片子都是有多義性的,例如《盜夢空間》裡的陀螺到底倒了沒倒?《禁閉島》裡的小李子到底瘋沒瘋?這些都是能激起觀衆無盡讨論的一部好片子的多面解讀空間。而好的多義性并不是拍不明白就不拍了,也不是單純的開放式結局,是當你去解讀每一條線的時候邏輯都能自洽!就像《盜夢空間》,我曾經推演過三種結局,從不同層夢境醒來都是可以邏輯自洽的,《禁閉島》裡的小李子,瘋和沒瘋兩條線的邏輯都是通順的。同理,我看《暮色心約》推演劇本是不是祁連山寫的也都是通順的,剩下的就交給觀衆來選擇自己所喜歡的結局就好了~

結局1:暮色是祁連山寫的

切入點是在祁連山和劉瑕吃火鍋的時候,祁連山說我想把我們之間的事情寫出來,名字叫《暮色》。這裡有個鏡頭的來回切換,是從玻璃棱角後面給的兩人的鏡頭,兩人都分别折射出幾重虛影,此時的虛實結合也許就是伏筆,從此之後的故事将進入祁連山的劇本!

...

補充一條編劇可能是祁連山本人的推測:祁連山第一次遇到劉瑕是看到她在天台救人,所以他寫的劇本最後一幕也結尾在天台救人,隻不過變為劉瑕被救。意思是救贖他人的人也需要被救贖~

結局2:編劇另有其人,祁連山隻是筆下角色

之前打破第四面牆,祁連山問編劇是誰,這裡可以解讀為有另一個人在寫他。

...

一些共通性:舉個小例子,祁連山第一次感覺到和賈真的兄弟關系漸行漸遠的時候,回家看了《英雄本色》,後來在《追兇》的劇本裡又讓羅成上演了《英雄本色》裡的這一幕。這裡可以解讀為是祁連山在創作的時候把自己的經曆代入了劇中劇,當然這種橋段非常之多,隻是截取一小段做個例子。同樣如果解讀為有另一個編劇早就想好了這些劇中劇的聯代關系,也是可以說得通的。

最後說一下這兩個結局有什麼本質的區别,區别就在于,如果編劇是祁連山本人,那就說明《暮色》的版權最後是拿回來了,而我們已經看到了成片,就是現在播的《暮色心約》!如果編劇是另有其人,那麼《暮色》的版權仍然在賈真手裡,然而無所謂,因為賈真也隻是劇中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