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斑斓的氣球吊着五彩缤紛的房子,就恍如兒時對世界的想象,也是帶着這樣的“冒險夢”長大的,美好的沒有一點兒壓迫。隻可惜現實遠比動畫裡的現實面還要灰暗的多。所以當老頭兒丢掉所有家具去尋找自己的下一個冒險時真的很受鼓舞,這有什麼呢,就算走過後才發現這和自己設想的冒險一點都不一樣,也值得感謝曾經那個帶着冒險夢橫沖直撞到這裡的自己啊。
辛苦妳啦,做的很棒喔(笑)
不過不滿于全男性視角的刻畫,唯二出現過的兩個女性角色,一個是Ellie,一個是小男孩的女性看護人(她甚至連台詞也沒有)都隻是服務于男性的角色。我不由得大膽暢想了一下假如改成全女視角,假如是Ellie在Fredricksen去世後去完成她自己未竟的夢想,然後搭上一個同樣有冒險精神的小女孩兒,然後這個小女孩兒在Ellie的感染下掙脫傳統女性命運的束縛,回到自己生活的國度成了很厲害的女性科學家或是探險家或是教育家或是其她任何一個具有個人獨立意義的角色,然後并影響了其她許許多多小女孩兒勇于把握自己的命運,就像小小冒險家一樣。我覺得這個電影的深層意義會大很多,至少我個人會更喜歡。畢竟現在的劇本就有點像是…Fredricksen偷了Ellie的夢想(人生),不然一個那麼有冒險精神那麼酷的小女孩怎麼長大就變成溫順的扁平的平凡的隻有家庭身份的女性了呢(在電影中我隻看到了她的家庭身份,她這一生的意義就是讓Fredricksen覺得自己不孤單,覺得自己被愛,被照顧)更何況Fredricksen後來駕駛的飛屋确實就和Ellie小時候做的一模一樣,這确實就是剽竊創意啊…縱觀這個全男性視角的電影,Ellie自己的夢想,讓男的或是自己的家庭身份偷去了(比如一次次為家事砸碎存錢罐)然後最後還要為此感動…仔細想想這個基本邏輯其實非常女性不友好。
但如果抹去性别來看這個故事,的确是被治愈到了。而且美術做的真好哇,連看片尾都舍不得眨眼。(2009年對我來說也确實是很美好的世界,值得這麼美好的動畫畫面)
不過隻可惜,不平等之深無法讓我抹去性别意識來看世界。
最後用我最受觸動的台詞來結尾吧。
“You know what,Mr. Fredricksen? The wilderness isn’t quite what i expected.”
“Yeah?How so?”
“It’s kind of…wild.I mean,it’s not how they made it sound in my book. ”
“Get used to that,kid.”
阿寶,也許妳也正因為這個世界和妳小時候通過書本、繪本、電視等所暢想的完全不一樣,但是,書本(任何媒介)裡的二手經驗有什麼意思呢,現實世界比這值得探索多了,狂野難道不是一個好詞嗎(笑)
用自己的一手經驗來描繪世界吧
最最後,送給以前那個帶着對世界有着無數美好憧憬走到現在的自己:Thanks for the adventure ,now go have a new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