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驚喜,但是更多的還是可惜。
 我看的過程中,我一直在等,等一個時刻它能告訴我它不是在借鑒《黑天鵝》,但是很可惜,從鏡子砸碎那一刻起,我就知道:完了,果然如此。
 劇本上,它其實沒有照搬黑天鵝的整體叙事方式,國内的題材其實也沒有辦法去徹底的照搬這種極端戲劇化的風格和形式,但是這部作品的内核沒變,它除了本土化的叙事思路魔改,以及核心戲劇沖突的改變(這部作品表面的一層是母女關系,另一層依舊是和自我),它并沒有呈現任何新鮮的東西。
 張子楓的表演是驚喜,馬伊琍發揮也不錯,但是依舊都不夠讓我滿意。我對國外演員的标準更高,《黑天鵝》裡的波波都沒能夠讓我完全滿意,更何況這部作品?當然,我認為黑天鵝的表演更踩在了一種戲劇表演文化和工業化表演之間的平衡點上,所以在專業化的表演層面,波波這種更偏感受性的演員也偶然的進入到了一種成功類型的表演裡去,她的五月十二月和妮可基德曼的小心肝兒也可以作為一種例子,就是當一些美國演員開始重走一遍歐洲女演員已經走過的路時,那種隔閡,那種被歐/美兩種截然不同的表演文化在彼此适應過程中的互相反擊,促成了這種表演文化融合的災難後果。
 我不希望再看到一種更工業化制作的表演在中國生根發芽,我們唯一的方式是從自己的文化裡找到一種新的表演方式,來适應更本土化的人物和文化,與此同時,我們必須對導演和演員都提出更高的标準和要求。
模仿《黑天鵝》的失敗之作!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人在做,天在看! 
 這部幾乎将權力與人性剝個一幹二淨的戰争大片,很難說隻是拍給人看的,它也是拍給天看的。從一個極其愚昧的解讀視角,我形容它是一部以“人在做,天在看”為視角的電影。我一直極其讨厭戲劇類型電影,但是無論是伯格曼還是黑澤明,我都極其欣賞,因為 ...
 杜琪峰傾注靈魂的情懷之作!華語類型片的最高标準! 
 第一次看是用ipad,所以整部電影的影像,它的滋味和它的情懷并不如這次在電影院裡所體驗到的那般濃郁。理性來說,綜合近兩年的院線觀影體驗,它高于花樣年華和小城之春,它不僅是杜琪峰的最佳,也是華語類型片的最佳,更是21世紀世界影壇類型片 ...
 技術正在控制和侵犯我們的隐私,但它遠不止于此... 
 總是超前于時代的大衛柯南伯格遭遇審美與電影思維日趨簡單的主流影迷,豆瓣低分之謎,顯然可以理解。這個時代的偉大的導演們要是能從豆瓣拿到高分,一定是觀衆發了瘋。柯南伯格依舊掌握着技術發展對我們迷戀與求索真實的不可控性,盡管過去那些最超現 ...
 在死亡面前,人性無所遁形! 
 人之将死,一切未被滿足的現實都被淹沒在步步緊逼的死亡和日漸膨脹的幻想裡,放大的欲望成為抵抗死亡唯一的尊嚴和體面。我還蠻喜歡它切入教授主體的視角,“衰老”當真極其可怕,更可怕的是,這種臨死前把自己的人性和欲望剖得明明白白的抵抗終究隻是 ...
 表演無關道德! 
 第二次看,視角會更成熟。叙事上,我認為這部作品畫了一個很中式的“○”,除了依舊沒有徹底被解答或者她就隻應該是如此的漢娜,它讓所有其他人物的存在和行為都給出了基于這個題材本身比較合适的一個解答。題材上,它關于集中營,關于大屠殺,其實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