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無聊刷網飛的時候看到的新劇,點開豆瓣看到評分9.2,心想應該不會太差,定于飯點時觀看。然而這劇讓我蠻想吐槽,遂記錄。單純個人看法。
2023.10.28
看了第一集就感覺挺無語的,鋼琴老頭讓諾斯2号快滾,諾斯2号不聽,而且還強行要摸老頭的鋼琴,老頭又叫它别摸,諾斯2号還非要摸,而且侵犯老頭的睡眠隐私空間。更讓人皺眉的是,鋼琴老頭表現出了“斯德哥爾摩綜合征”,開始喜歡上了這個本應禮貌待人但實際上卻不斷忤逆他的機器人。這種角色塑造,過于追求目的化,讓人難以認可。忍耐一下,決定往後看看,個人感覺這9.2分是以前還是小孩的人現在給打情懷分攢的。
2023.11.2
①看到越多的人物出場,就越覺得這個劇集對角色的塑造過于粗糙,尤其第三集的這個踢足球三人組。為了創造一個讨厭機器人的角色,不惜塑造一個極其不合理的父親角色,強行讓他去偷足球再自殺。這種塑造角色的手法很常見,但也相當令人反感的;就像做科研時,不管你的故事講得多好、結論有多趨于大衆想看到的方向,那些你中間為了強行湊成這個結論而所施行的不合理手段終将成為嚴謹治學之人認定你學術不端的證據。
②阿童木妹妹的設定也很詭異,是一個要上學的機器人孩子(?),據稱是要模仿人類行為能體會到更多。單純模仿人類可以理解,單純設定成沒什麼能力的機器人小女孩也可以理解;但和阿童木一樣,這樣一個同時具備超強機能的機器人要「表現」得很童真有些做作,更甚者,這樣一個機能極強的、在劇中的真實心智就是低齡孩童的機器人可能要與人類小孩一起上學、交朋友這事很瘆人。如果說這麼多看似風采各異實則塑造粗糙的角色分開看看不太出來,那麼放在一起真的是要多不和諧有多不和諧。而建立在這種不和諧之上構建出的結論即使再令人動容(尚未發現動容點),如同前述學術不端的科研一樣,連讓人心生憐憫都無法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