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了終于等到了部高質量日劇
前幾天投今年最喜歡日劇的時候繞開了“重啟人生”選擇了“最喜歡的花” 這部開篇略顯矯情的劇真的在很多方面引起了我的共鳴和思考 而片尾我們也獲得了編劇的答案—— 我們可以沒有“最喜歡的花”….
#社會規則所帶來的偏見與孤獨
主角團是一群沒辦法接受“dyadic relationship”而偶然之間形成的四人組 也非常明确的闡述了四種現象:年紀差不多的異性朋友走在一起也會被“偏見”定義成男女朋友/夫婦、最合群的人其實也會沒朋友、單就個人外貌也會引發偏見、嚴絲合縫遵循社會規則的人也會被社會遺忘在角落裡 簡單的說 女生組“prejudice”男生組“stereotype”… 由這些最基本但卻最容易被忽略的現象開始 這部劇開始反思 為什麼我們不能“不同意”甚至“反抗”與“合理消化”這些 編劇最後給出的答案就是:接受并敢于表達自已所真正相信的 并以此為支點撬動你所處的社會環境…
#人所需要的安全感
而充分了解并展現自已的價值觀需要一個包容的環境 它未必或者大概不是你所處的原生或“再生”家庭 而是另一種以某些相似處境或價值觀為依托的充滿足夠安全感的社會環境… 而四人“社團模式”的相處 也是看過後我自已很希望的生活模式 這種不以社會關系為前提的精神支柱 也是愛與信任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在這裡也是第一次看到影視劇展現了自已向往的生活…
#以“人”為變量的dynamic model和内生性
劇中後半段“美鳥”的引入 可以說是非常非常的深刻 四人在不同的時間空間年齡認識的同一個人 可能在他們的印象裡 截然不同 換言之 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空間裡 會被身旁的人 潛移默化的影響着 改變着 成為截然不同的自已 再帶着這種狀态去和下一個人以及新的環境“exchange” 我們在學術上喜歡用不同的“unit of analysis” 可以是within/between person/group/team/org 但同時又強調causality和用數據去避免内生性 證明模型顯著 但或許這種做法 并不能接受以人為單位的整體 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不同時間與他人所進行的人際交換與影響 換言之 整套邏輯的研究單位與層面 或許并不能研究 但 這部分也恰恰是最珍貴的 也是最有意義的 或許 社會并不一定是科學 你所相信的 也未必是一段因果關系…
最後 選角上 挑到的演員整體也剛好都是有一種“溫暖明亮”的氛圍 節奏和音樂也緩慢而舒适 或許未來會多刷幾次 自已看的時候很多小的細節也十分舒适 感謝23年末還能看到這種質量的作品…. 也算是為數不多對自已比較重要的幾部日劇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