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鐵佛寺包括司機們本人都會對這部紀錄片嗤之以鼻,但如果你是個新入坑的小白,那麼它是你了解f1這項運動的必刷教材。網飛拍出了電影般的質感和故事性。

一項關注度如此之高的頂級商業化運動一年隻有20名運動員參與,本身已經非常不可思議。

和别的運動不一樣,f1科技含量極高,非常強調“工具”而不僅是“人”。車和車手一樣重要,優秀的車手遇到不給力的車無法力挽狂瀾,财大氣粗的頂級車隊往往赢在起跑線。你以為有錢有實力就夠了嗎?no,“運氣”也很重要。不确定因素太多,爆胎,換胎失誤,引擎爆缸,刹車失靈,前風翼受損,燃油爆炸,輪胎抱死,雨天打滑,被撞,被砸,被波及…都成為退出的原因,而這些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要想第一名完賽你得先完賽”,排位賽第一早早出局,最後一名出發拿到積分,再正常不過,巨大的不确定性讓每個人戰栗,顫抖。

這部紀錄片聚焦小車隊的生存之道,讓彼時風光無限的劉姐和梅奔成了配角,可正是這些小車隊和車手的掙紮與奮鬥更讓人感同身受。商業大亨破産逃亡海外對車隊孤注一擲,底層爬上來的車手背負家庭重擔變得不擇手段,車二代女領隊因車隊墊底而自責流淚,新人一腔熱血在頻繁撞車後化為烏有…資本的博弈,道德的糾葛,they say “good guys can't win”,f1的極端競争性逼出了人性所有暗面。

另一大看點是車隊内鬥,一個車隊有兩個車手,誰赢都是給車隊拿積分,但如果擋在前面的是隊友呢?扭曲的規則給每個人出了道難題。最壞的結果就是場上惡意競争雙雙出局。維斯塔潘和裡卡多首尾相撞,馬格努森和格羅斯讓無情互毆,也有阿隆索為了隊友拿第一防了漢密爾頓十圈…“你最大的對手是你的隊友”,這題沒有正确答案。

披着鮮豔塗裝的賽車在屏幕上看小巧玲珑,仿佛玩具車一般,可這些鋼鐵怪物時速達到三百多公裡,夏天車廂溫度可以高達60度緻人脫水,出事故時能輕易殺亖車手,車神塞納、樂扣的教父比安奇…太多悲傷的故事,死亡率一度高達10%,不折不扣的極限運動,為什麼我們依然為此着迷,因為人類天性中對速度的追求,極緻的專注和對勝利的渴望,技術的力量,金錢的誘惑,團隊精神,求生意志。奮鬥一年,跨越五大洲,流下血汗淚,紅燈熄滅,賽車流星般劃過,塵埃落定,領獎台上隻有三人,wdc隻有一人,冠軍車隊隻有一支,無不提醒我們,這是多麼美麗又殘酷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