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山》的質感,藏在每處精心打磨的細節中,克制卻極具穿透力。
剪輯與劇本的精妙呼應
剪輯與劇本咬合緊密,充滿張力:反複出現的趕羊鏡頭,隐喻主角如落入人手的待宰羔羊,任人擺布;

婆婆的特寫總精準承接在破壞主角逃亡計劃的節點,将絕望層層加碼;

“寄信”動作的多次強化,更在揭露楊德貴截胡信件時,将觀衆的震驚推向頂點,讓禁锢的殘酷瞬間具象化。
真實到刺骨的表演
演員真實得像紀錄片,雖說很多配角都是群衆演員,但鮮活還原了當時農村的生态:低素質,蓬頭垢面,無知與奸惡,自私與狹隘。尤其是婆婆,簡直不像演的
...
婆婆阻止警察帶走女主
節奏與細節的巧思
影片的節奏把控也是一個亮點,非常舒适,不會讓你看的累但也不會讓你看的不明白,基本每個事件每次抗争時間都差不多,每個事件的轉折也非常自然。
南北口音混雜也是非常聰明的設計,體現被拐走的地方很遠
畫面與主題的暗合
雖為低成本老片,畫質有限,但色彩其實不是沒下功夫:遠山多呈慘白色,既顯環境閉塞,也暗合主角内心的荒蕪。雖鏡頭語言不算豐富,卻借主角的表演将絕望感拉滿,每一次掙紮都像撞向死胡同。

主題
主題的表達,盲山,其實就是絕路,死胡同的意思,沒辦法逃離,隻得痛苦的掙紮。主角每次抗争,也是突破底線的嘗試,如和楊德城好,如為了有錢去鎮上和超市老闆好,最後砍死楊德貴戛然而止。這樣漸進的嘗試卻同樣的失敗,更能體現絕望感。最後這個留白其實也很精妙,讓你不知道到底逃沒逃出去,也算是讓觀衆盲了一把。片子聚焦拐賣婦女,人販子,混混,各種各樣的社會治安問題得到重視。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劇情和技術都很到位的電影,非常值得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