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層 職場劇
理想之城與其他職場劇有很大區别。
普通職場劇的套路:主角遇到困難,想方設法解決困難,然後升職加薪,走向人生巅峰,過程可能很艱難,但結局一定很光明,所有的誤會都會澄清,所有的障礙都會掃除,勤奮努力的人會得到應得的回報,而不擇手段的小人也會受到應有的懲罰。
理想之城看上去似乎也是同樣的套路,主角蘇筱一路打怪升級,從找不到工作的小透明,到成本主管,再到主任經濟師,最後成為集團的副總經濟師,工作之餘還能與帥哥夏明談戀愛。
但縱觀全劇四十集,蘇筱的每次前進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得意。一開始就因為背黑鍋被踢出中建,隻能通過周峻的關系才能在天成廁所邊找到一席之地,把陳思民幹掉卻又背上蘇妲己的外号,并且這個黑鍋一直背到集團,每前進一步就會有一口更大的黑鍋等着她,結局仍然在背着黑鍋,每一步都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快意恩仇,甚至很難說她是得到的多,還是失去的多。
正如趙顯坤所說,沒人在乎你背不背黑鍋,要麼走,要麼背着黑鍋留下來,證明你的價值。
這不僅是職場劇,這就是職場,是真實,也是現實。
第二層 改革劇
本劇看上去是一個職場劇,但其實是一個改革劇。
蘇筱一路的打怪升級隻是一根線,穿起了瀛海集團的改革之路。
何為改革?就是改變現有利益格局。為何改革?就是因為現有的利益格局無法讓集團走得更遠。
而要說清楚第二層,就要先說本劇的三條主線。
第一條主線就是蘇筱的升職之路。蘇筱堅持“造價表的幹淨就是工程的幹淨”,可見蘇筱是一個非常有職業理想的人,這也是她無法拒絕趙顯坤邀請她進入集團的原因,就是因為她有一顆“登頂的心”,而一步步的升職,也讓她攀上副總經濟師的高峰,未來她也将繼續登頂,實現她的個人職業理想。
第二條主線是夏明的獨立之路。夏明看透了天科已經成為集團輸血站的事實,也清楚天科是集團随時可以抛棄的棋子,所以他為了保住天科以及天科上千員工,他必須獨立,才能為他自己、他舅、天科所有員工赢得未來,夏明的理想代表了天科這個普通公司的理想。
第三條主線是趙顯坤的突圍之路。瀛海集團成立了二十多年,有三萬多員工,拿的都是大項目,談的都是大生意,一切看起來生機勃勃,隻有趙顯坤最清楚集團的隐疾,社會在飛速前進,即使集團的發展已經很快,但随時可能被倒下,一次又一次的财務危機讓趙顯坤認識到集團必須改革,隻有改革才能發展。趙顯坤的理想就是帶領赢海的幾萬人走得更遠。
但改革又談何容易,集團越大,利益格局越容易固化,即使是董事長,想要打破這種利益格局,仍是難事。一邊是幾十年的好兄弟,一邊是瀛海幾萬員工的就業問題;一邊是子公司被吸血,一邊是集團本身的捉襟見肘。可見改革天字号子公司已經是迫在眉睫,但怎麼做?趙顯坤想看清天字号的财務狀況,但夏明設計,許峰出局,這個計劃破産。
誰來做?老董選擇提前退休保全自己,徐知平是絕對的中立派,趙鵬是汪明宇的人,至于林小民的人,趙顯坤更不會考慮,所有候選人都無法承擔改革天字号的重任。找到夏明,但夏明一心想獨立,遂拒絕。那麼還有其他有能力、有野心、沒背景的人能堪當此任嗎?有,蘇筱出現了。她不僅在衆建時和天科合作,後來又加入天成,非常熟悉天字号的财務狀況,多次的招投标又證明了她的能力,加上她的“登頂之心”,所以她是趙顯坤手中最完美的一把刀,切開天字号的刀,改革的刀。
縱觀蘇筱在天成和瀛海的整個過程,她能步步上升,很大原因就在,對于很多人來說她雖然不是“自己的人”,但也不是“别人的人”,她加入現有的利益格局,就必然會引發利益格局的變化,有變化就會機會。可見,雖然蘇筱的能力毋庸置疑,但更大程度上是利益平衡的結果,而她很幸運的踩在利益平衡的最佳時機,又恰到好處的展現了自己的能力。
為什麼趙顯坤說背不背黑鍋不重要,就是因為沒有人在意,所有人都隻在意自己的利益,你對我有利,我就捧你,你對我不利,我就抹黑你,你做對了也是錯了,這裡是職場,不是法院,沒有人有義務幫你查清事實。如果你能讓所有人滿意,那你身上的黑鍋也必然會一掃而光,可是,這世上沒有任何人能讓所有人都滿意,每個人身上都有黑鍋,連趙顯坤都沒有為自己辯白,又何況你一個小小的蘇筱。
所以說,本劇是一部充滿利益鬥争的劇,或者說是一部改革劇,蘇筱堅守原則的情況下改變自己,夏明希望在改革的大潮中讓天科獨善其身,而趙顯坤希望通過改革天字号讓赢海獲得更大發展。
第三層 政論劇
我非常贊同這位豆友的看法。
這部劇不僅是職場劇和改革局,第三重隐喻就是一部政論劇。
論的是什麼呢?要說清楚這個問題,要先從天成開始講起。
陳思民是天成的主任經濟師,年輕時在集團前程似錦,憑着一腔熱血和對汪炀的信任來到天成,為天成立下汗馬功勞,但幾十年過去,利益格局固化、安穩求成使得陳思民不思進取。然而時代發展容不得天成躺平。90年代到10年代是中國建築行業發展的黃金二十年,這個時候隻要能拿到項目就能賺到錢,隻要肯幹、能幹,不愁大家沒有肉吃,但這個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房地産行業持續下行,城鎮化見頂,建築行業再不是躺平數錢的年代了,這也是汪炀一直焦慮的原因。陳思民可以保證天成的穩定,但解決不了汪炀的焦慮,蘇筱來之前,天成在内部競标都競争不過天科,拿不到好項目,也賺不到利潤,這是天成的家常便飯。原本可以繼續這樣下去,在某一天天成可能突然破産,也可能被集團改革或合并,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汪炀其實也心知肚明,他連獨立出去的能力都沒有,還怎麼帶領天成繼續活下去。
可是,這一切在蘇筱來了之後發生了轉變。她能寫标書,幫天成拿到更好的項目;她能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率,讓天成有的賺;她能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損耗率,讓天成賺得更多。汪炀心動了。他隻要扶持蘇筱,蘇筱就能給他創造價值,他隻要扶持蘇筱到更高的位置,蘇筱就能創造更多的價值。但主任經濟師隻有一個,怎麼辦?以前陳思民吃拿卡要,他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或者說,他其實也沒得選,不用陳思民,用誰?
一邊是多年的兄弟情義,一邊是天成的生死存亡,一邊是吸血,一邊是輸血,汪炀其實同樣沒得選,或者說答案已經确定了,就在于怎麼把答案更委婉的說出來。陳思民也無奈,他年紀太大,力不從心,能力也不夠,想追汪炀也追不上,向抛下自己的既得利益也不舍得,隻能盡量在自己在主任經濟的位置上的時候多撈一些,再多撈一些。但是沒辦法,哪怕曾為天成立下過汗馬功勞,但陳思民已經追不上汪炀的腳步了,天成也沒辦法在等他了,陳思民必須出局。
說完天成,就該說赢海集團了。團隊不管大小,其實核心就是一個字:利。其實赢海就是一個放大版的天成,沒有什麼區别,汪明宇也曾為赢海立下汗馬功勞,與董事長趙顯坤情深義重,但時間長了,汪明宇對于天字号子公司的吸血,已經嚴重阻礙天字号甚至是赢海的發展,趙顯坤想動他,但礙于情面和他的股份又不能動他,隻能徐徐圖之。但汪明宇這人不上道,先是把持子公司的物資采購權來吸血,後來談群星項目又沒談下來,還急于扶持趙鵬上位,在趙顯坤的眼裡已經是幹啥啥不行、吃啥啥沒夠的典型了,在這種情況下,汪明宇還又一次次站在趙顯坤的對立面,無怪乎趙顯坤改革天字号向繞開他了。
汪明宇與趙顯坤的關系,其實和陳思民與汪炀的關系是一樣的,你吸下面的血就算了,無能也算了,但不能阻擋改革,阻擋整個團隊的進步,不能走到群衆的反面去,走向群衆的對面必然會被淘汰。
看最後一集兩人的對話時,我倍感熟悉,這不就是20集之前汪炀和陳思民的對話嗎,完美的經典複刻。建議大家把這兩段重新細細品味一下。
最後蘇筱的話已經說的很明白了,趙顯坤就是舵手,他要把握整個集團的方向,但他無法把每一個人都引向正确的方向,偏離航向的人隻能出局。所以追不上汪炀的陳思民隻能出局,汪炀在努力追趕趙顯坤,追不上趙顯坤的汪明宇最後站在了所有人的對立面,大家都怕自己被丢下。許峰對趙顯坤來說很重要,但要繼續推進改革,隻能放棄許。幾十年的兄弟情義很重要,但集團要發展,也顧不得老哥們兒了。要麼跟上,要麼出局。
那麼趙顯坤把握的方向又是什麼呢。他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就是集團整體的利益,也是集團内每一個人的利益。所以趙顯坤很恐懼,比汪炀更恐懼。汪炀每天都在擔心天成的未來在哪裡,天成幾百員工的未來在哪裡,而趙顯坤擔心的則是赢海的未來在哪裡,他害怕自己趕不上前面人的腳步,這個國家每天都在變化,一旦自己跟不上節奏,輸的就是赢海幾萬員工,所以他輸不得,也顧不上少部分人了。
理想之城看似說的是赢海,但又不僅僅隻是赢海。像赢海這樣的企業,中國還有無數個。要想讓自己不被時代抛下,隻有奮力前行。
天成是第一層,赢海是第二層,然而理想之城沒有止步于此,在這之上還有一層,雖然沒有明說,但幾乎已經是明示了。新中國建立,改革開放,全員持股,自我革命,共同富裕,社會責任,舵手,赢海是所有人的赢海……第三層暗指什麼,如果你看到這裡,想必也應該懂了。
為什麼說是政論劇呢。這部劇通過一家建築公司的興衰沉浮展示過程中所遭遇的種種艱難,說明白為什麼改革,展示改革的決心,自我革命需要壯士斷腕的勇氣,需要有刀刃向内的精神。你不自我革命,自然有别人來革你的命。
改革是大勢所趨,沒有任何個人能夠阻擋,即使你是團隊的領導者,但如果你試圖阻止大部分人追求自己的利益,你仍然會被這個團隊淘汰掉。我們就是要不斷改革,讓自己永遠在路上。改革是要不斷打破原有的利益結構的,在這一過程中必然會有人掉隊,會有人被淘汰,但不必擔心,我們的目标就是共同富裕,我們會讓所有人過得更好,盡管這個過程充滿荊棘。
這樣一個充滿利益、算計、鬥争的劇的名字居然叫“理想之城”,雖然所有人所有事都是圍繞着利益,但理想可以引導利益去往該去的地方,驅動實用主義的核心其實是理想主義,而理想也必然要通過現實得以實現。那麼最後全員持股計劃計劃通沒通過,還重要嗎,我個人認為不重要了,雖然最後階段劇情略顯不完善,但這部劇想表達的東西已經表達完了,如果還在糾結結局完不完美,可能會錯過更有價值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