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文章系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少時看劉德華版《神雕俠侶》,看到劉德華版楊過對着陳玉蓮版小龍女叫“姑姑”,内心多麼希望自己能穿越到電視劇裡,做一回“姑姑”口中的“過兒”。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金庸走了,歐陽佩珊也走了,劉德華老了,陳玉蓮也老了,我們都老了,但不老的是,“過兒和姑姑的故事”,傳了一代又一代,經久不衰。

...

劉德華陳玉蓮版神雕俠侶


境外史上最受歡迎的《神雕俠侶》

1983年劉德華版《神雕俠侶》問世,出場即巅峰,迅刻攻陷全港視頻。當年香港人口500萬,而劉德華的《神雕俠侶》平均收視人群高達320萬!這是香港電視史上收視率第二高的電視節目,僅次于黃日華版《射雕英雄傳》的350萬。2007年香港某媒體日報甄選電視一百大經典角色,劉德華的楊過排名第九,高于排名第十九的黃日華版郭靖。陳玉蓮的小龍女更是高居第四,僅次于鄭少秋的丁蟹、周潤發的許文強和廖偉雄的阿燦。由于前三位都是男士,而下一位經典女角則是排名第十的翁美玲版黃蓉,因此陳玉蓮的小龍女被認為香港電視史上最經典的女角!

...

境外最受歡迎的神雕俠侶

遺憾的是,或因為劉德華版沒有大規模引入内地,又或者大陸和海外觀衆的審美觀不同,劉德華版《神雕俠侶》在内地的知名度遠不如古天樂版。但毋庸置疑的是,劉德華版《神雕俠侶》是海外華人心中永恒的經典。即使到了兩千年代,劉德華版《神雕俠侶》還通過錄影帶、當地華人有線電視以及DVD等渠道而熱播。很多海外朋友看過數版《神雕俠侶》後,由衷地說,劉德華和陳玉蓮口中的“姑姑”、“過兒”叫得那麼自然真切,讓人深深感受何謂“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即使金庸也多次表示,劉德華和陳玉蓮是他心中最好的“神雕俠侶”。


《神雕俠侶》的文藝風

射雕論俠,神雕說情。如果說金庸的武俠小說偏向傳統的章回小說,那《神雕俠侶》則是異類,它是一部帶有近代風格思維的言情小說。記得台灣有位制片人在拍攝《神雕俠侶》時曾感歎,“神雕俠侶就是華人世界的羅米歐和朱麗葉。”可惜這位台灣制片人拍攝的《神雕俠侶》劣評如潮,其“冒天下之大不韪”一反陳玉蓮版小龍女所開創的白衣秀發形象更是被兩岸三地觀衆口誅筆伐,連金庸也怒不可遏地說,“以後再也不和她合作!”

言歸正傳,劉德華版《神雕俠侶》之所以在海外被奉為無可超越的經典,一個原因是該片除了武俠風之外,還洋溢着濃厚的文藝風,與原著的情感主題貼切吻合。

...

情意綿綿的神雕俠侶

開局沿用了金庸原著的情節。破曉時分,一個道姑幽幽地騎着匹瘦馬,穿過漆黑寂寥的街道,一曲哀怨而又寒慄的歌聲缭繞而起,“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灰暗的鏡頭下,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大魔頭李莫愁活躍于眼前。回看這段視頻,令人感覺進入的不僅是武俠世界,更是一段愛恨交織的情感空間。

雖然劉德華版《神雕俠侶》主題曲及插曲不如黃日華版《射雕英雄傳》的“鐵血丹心”以及“世間始終你好”名氣大,但“何日再相見”和“情義兩心堅”也是當年風靡一時的名曲。“情若真,不必相見恨晚,見到一眼再不慨歎。情義似水逝去此心托飛雁,遠勝孤單在世間。情若真不必驚怕聚散,變化轉瞬也應見慣。誰願去揮慧劍,此心托飛雁,我的縱隔千山亦無間……”回想七八十年代的香港社會,自由包容,因此文壇百花齊放。聽《情義兩心堅》,顧嘉輝作曲,一如既往的委婉動聽,如媒體所言,“聽他的歌,就仿佛走進一片茫茫江湖,剪不斷理還亂,最終超越時間與曆史,化為永恒之經典。”歌詞情意綿綿,尤其聽到歌中的“此心托飛雁”,既結合了古代文人用鴻雁喻示來寄托情思,又對照了小龍女用針刺玉蜂的相思之情,讓人不得不佩服當年香港文人底蘊之深厚。

...

十六年後的過兒和姑姑

劉德華版《神雕俠侶》的主要情節參照了金庸原著,然而編劇又在原著的基礎上做了一些大膽創新,其中或有畫蛇添足之處,但大多數為錦上添花,甚至讓人耳目一新。電視劇裡增加了一段插曲,即黃蓉勸小龍女離開楊過時,楊過和小龍女遇到了一對苦命鴛鴦。歌手(即神雕俠侶歌曲的主唱者)張德蘭客串了一位千金小姐和她的書生老師相愛而被浸豬籠,幸得楊過和小龍女搭救。然而搬到另一城鎮的他們仍不容于當時腐朽的封建禮法,連小孩子也朝着他們扔石頭,以緻書生命喪,而小姐在悲痛之下殉情,殺了人的道德楷模們(包括孩童)沒有半點内疚還振振有詞。當小龍女看到這一幕,她深深地明白她和楊過的愛情必然不容于當時的封建禮教,哀愁之下,她選擇了離開,從此掀開了楊過和小龍女那段波折不斷的生死離别。從電視劇來看,以小龍女對楊過的愛,僅憑黃蓉三言兩語就能讓小龍女離開未免顯得牽強,但劉德華版編劇巧快地運用了南宋末期程朱理學對人性的壓抑,使得原本自由燦爛的唐宋人文自此走向僵化保守,從而造成了楊過和小龍女的愛情不容于世,整個悲歡離合被勾勒得更加合情合理又可悲可恨。若從宏觀層次來看,大唐、甚至北宋前期,那個開放包容的華夏人文已經一去不返。同樣的,當年的香港百家争鳴,而今獨尊一家,令人不勝唏噓。懷念劉德華版《神雕俠侶》,也是懷念那個自由包容的創作環境。


永遠的過兒和姑姑

以事論事,劉德華版《神雕俠侶》有不少瑕疵,如當年的道具、場景、造型較為簡陋,武打特技相對粗糙,部份選角如程英讓人失望,但無礙劉德華版成為境外史上最佳的《神雕俠侶》。為拍此片,香港無線電視羅織了大批優秀演員,如歐陽佩珊的中年黃蓉、梁家仁的郭靖、湯鎮業的霍都、以及一個眼神就能射出愛恨火焰的呂有慧版李莫愁,就連萬梓良也客串了一把陸立鼎,使得整部《神雕俠侶》惟妙惟肖。2006年,金庸在接受訪問時直言,劉德華陳玉蓮版的《神雕俠侶》拍得最好,“我覺得楊過應該是非常莊重、非常敬重師傅的。我覺得劉德華演得比較好...比較莊重,正經比較好...最近有一個網上(這是境外網站)的選舉最喜歡神雕俠侶的演員,票數最多的也是劉德華和陳玉蓮。所以,這些讀者還是比較懂的。”

...

金庸最愛的神雕俠侶

一部《神雕俠侶》,合共五十集。當年拍攝《神雕俠侶》的時候,劉德華二十二歲,陳玉蓮二十三歲,正是風華正茂的年齡。初期的劉德華還帶着點嬰兒肥,表演略帶青澀,但随着劇情深入,劉德華的演技也逐步提升。從稚嫩調皮的少年,到心高氣傲的青年,再到憂郁滄桑的中年,這不僅是楊過的經曆,也是劉德華的成長。劉德華版楊過在鏡頭前所體現的那份“真”非常打動人心,尤其他對陳玉蓮的迷戀“莊重”又“誠心”。多年以後,據劉德華回憶,拍攝《神雕俠侶》時,他最盼望的事情,就是劇組能夠早點開工,這樣就能夠早點見到“姑姑”。隻可惜當時陳玉蓮名花有主,以緻劉德華把這一份情埋在心裡。這不僅是劉德華的遺憾,也是海外華人觀衆的遺憾!又或許也是陳玉蓮的遺憾?

...

海外華人心中的姑姑

且不說劉德華,曾經有那麼一段時間,很多海外華人都認為陳玉蓮是無可替代的古裝女神,隻因她演活了冰清玉潔的小龍女。陳玉蓮自帶仙氣,出塵脫俗,完全一副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模樣,宛如從書中走出來一般。劇中的小龍女不苟言笑,但對楊過卻是款款深情,從初期略帶着母子愛、師徒情,到最後的情侶愛、夫妻情,無不栩栩如生。

看劉德華版《神雕俠侶》時,正是九十年代在澳洲雪梨,通過錄影帶認識了驚鴻一瞥的陳玉蓮版小龍女。當時青春年少,對情充滿憧憬,受陳玉蓮版小龍女所影響,内心向往成熟端莊、長發秀裙的女性。這股迷戀年長女性的風氣,在當時的海外華裔少年中,堪稱起于劉德華的《神雕俠侶》,登頂于木村拓哉的《悠長假期》。


不老的神雕俠侶

四十一年過去了,一如《神雕俠侶》的主題曲“何日再相見”所言,“令我心多挂牽,唯望有朝會再見。何事世間情情恨永相連,未怕此情易斷。”那個足智多謀的歐陽佩珊版黃蓉已經和金庸等人一起仙遊到了極樂世界,而俠之大者郭靖的扮演人梁家仁随着年齡增長而接受飾演各種角色(包括諧灰人物),而不像有些演員選擇了保留“永遠的大俠”之形象。

...

中年郭靖黃蓉

陳玉蓮洗盡鉛華,蕭然退出娛樂圈,隻是偶爾出現在慈善活動中。劉德華在《神雕俠侶》後事業屢創高峰,成為華人世界的天王巨星。雖然近年來有人說,劉德華在每一部戲裡都是演劉德華。真真假假,見仁見智,但在海外華人的心中,至少有那麼一部作品,劉德華演活了原著筆下的人物,那就是《神雕俠侶》裡的楊過。

...

不老的姑姑過兒

有一年,劉德華在舉辦演唱會時,他神神秘秘地向台下觀衆宣布有一位神秘嘉賓出場。觀衆們都翹首以待,心想會是哪一位影視紅星?當這位略顯老态的嘉賓緩緩出現在眼簾時,滿場沸騰,都在歡呼“姑姑、過兒”!這一刻,陳玉蓮沒有老,劉德華也沒有老,我們大家都沒有老!這就是不老的《神雕俠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