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研究文獻,突然想起2004的亞瑟王這個電影,因為我過去對所謂的黑暗時代不太感興趣,雖然聽說過這個電影的大名,但一直沒提起興趣觀看。随着我最近開始研究盎格魯-撒克遜的曆史和創作七國時代曆史小說,我想起了這個電影。
晚上,我已經疲憊了,就決定拉着爸媽一起看這個電影放松一下,順便在看的過程中繼續給他們介紹盎格魯-撒克遜人和七國時代的曆史(我之前提到過這種嘗試,我想引起他們對這段曆史的興趣,而且看樣子已經成功了)。因此,在這個電影中,我的關注點将主要是亞瑟王的敵人(也是我的主人公)撒克遜人,而不是亞瑟王。但是我當時就預測,這個電影對撒克遜人的塑造不會太好,很可能是那種傻大粗的野蠻人形象。
我媽很輕松的就用手機把電影投屏到了電視上(我之前都不知道還有這種功能,我已經有很多年沒碰過電視了)。
電影很順利的開始播放了。開頭的羊皮紙風格地圖和旁白讓我想起了好萊塢的那部經典的聖女貞德,感覺會是個史詩電影,而且電影開頭第一句話就專門提到這是基于最新考古發現,看起來會是很尊重曆史的作品(然而很快就證明這種聲明隻是虛張聲勢,本質上做的隻是赤裸裸的亵渎曆史,就像我過去對臭名昭著的格裡菲斯的《一個國家的誕生》以及《衆神與将軍》的批判)。
電影一開頭并不太吸引我,即便對我這樣的觀衆來說,電影的叙述也太過模糊,而且我并沒有看到亞瑟王經典的故事橋段,比如石中劍,這讓我有些失望(與此同時我沒忘記給爸媽講述相關曆史背景,以及對可能會出現的撒克遜領袖塞爾迪克的一些預測)。
緊接着,電影一下跳到了亞瑟王去保護一個羅馬來的主教,我當時聽到角色在說日耳曼努斯這個名字,就立刻意識到有些不對勁,因為就在不久之前,我還在研究和書寫曆史上的日耳曼努斯和塞爾迪克的祖父和父親可能的交集,而我知道日耳曼努斯生活在大約378年到447年之間,是塞爾迪克祖父輩的人,我還知道傳說中的亞瑟王是跟塞爾迪克同時代的人,也就是公元500年左右,據推測他們曾經打過一場大戰(這就是我為什麼一開始在期待塞爾迪克在本片中出場的原因)。
所以日耳曼努斯顯然不可能在亞瑟王的時代還活着,到這裡我就已經不想再看這個電影了,但是我還得給爸媽講解為什麼我會抱怨日耳曼尼斯這個角色的出現。然後畫面出現了撒克遜人,如果我沒猜錯,電影裡他們的首領就是塞爾迪克,而且不出預料,果然是那種傻大粗的野蠻人形象。也難怪不熟悉曆史的彈幕都說那是維京人出場了,撒克遜人其實是一個相對精緻的民族,絕不等同于後來的維京人。
即使是抛開整個撒克遜民族不談,我之前也提到過,撒克遜人的領袖塞爾迪克很可能是有撒克遜血統的羅馬-不列颠貴族後裔,是在不列颠本地的羅馬家庭受過良好教育的小公子,而且根據他的後代阿爾弗雷德和更遠的後代明确記載的俊美形象反推,塞爾迪克不太可能很醜,畢竟他們相隔的代數并不太遠,而基因遺傳保留的特征通常是很穩定的。
在介紹完這些曆史後,我就提議關掉這個電影。因此,我隻是看了一點,也不确定那個撒克遜領袖是不是塞爾迪克,不過即使不是,也不妨礙我的論點。因為精力有限,本來我不想寫這篇評論,但是作為曆史學家,我覺得自己有義務說上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