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成想,23年北影節遇見,最驚喜的,是這一部。

這麼一部小衆生澀的電影,戛納雙周出身,照進北影節,确實會讓觀衆出現不解、困惑、水土不服。關于身邊聽到的困惑,也關于我自己的困惑,我們就聊一聊。

《靈山奇遇》是什麼呢?

乍一看。觸及到了當代節展電影的一大類:極限運動/靈修片。赫爾佐格式人類學片子(《阿基爾.上帝的憤怒》、火山戀人記錄素材《心火》)、費拉拉《西伯利亞》等。這類片子中,大多是演員深入苦寒之地,在表演上,用惡劣環境的直接體驗,代替傳統的情緒記憶嫁接表演,進而以肉身在場的方式體驗靈修。

因此,将極限運動這種極度寫實,和靈修這種超驗結合,是我認識的《靈山奇遇》。

《靈山奇遇》前半段:純粹唯物

前半程,充滿着老塔式“純粹唯物”的質感:斑駁泥沼、冷硬山石、還有水下的秘密水草。《靈山奇遇》恰是迷戀極端物質感,把它當做雪山攀岩紀錄片也不為過。

同時,這個導演身上還有奇怪的阿隆索/阿蘭吉羅迪的血脈:太極簡了。拍的都就是物質本身。(靈山航拍遠景:男主在遠處像是一塊小石子卡在半山腰),在這類導演眼裡,家庭明信片、男女情感、性愛都不是個事兒了,隻剩下豐沛的運動、進食、勞作和物質。

但也正是靠着這種寫實,才會讓後半段的超現實自洽。得前面先穩住,後面起範兒的部分才不至于那麼廉價。

也恰恰是保羅施拉德的布列松“超驗三步走”庸常→疏離→靜觀

《靈山奇遇》後半段:超驗

前面反複描摹的庸常,恰是為了後面真正的超驗段落(新物種火山粒子蟲(長得像個冒火光的微生物水熊)/男主鑽進冰山物質内部)

首先感慨這個火山蟲拍出了海森堡測不準的意思:火山蟲一但被光束捕捉,便化作庸常的物質石頭。一旦與人類交集(男主救助了一個壓在石頭下的火山蟲),蟲子便化為灰燼。

其次更離譜的:男子融入石壁,在石壁中化作帶電的粒子。這一段很像是升維(粒子中有另一個宇宙)同時配合女主尋蹤的呼喊,讓人夢回《星際穿越》爸爸在别的維度喊女兒既視感....且這一段負片顯影極其B超既視感,最後男主赤身裸體回歸物質世界、重重地摔在地上像極了《地心引力》女主沖出母體降生。

所以我感覺,導演在拍這種“超脫物外”的意思上,有自己的高明之處:他拍的是物質與反物質。前面被俗事纏身(家庭明信片、帶孩子的女主),被物質牽扯,後半段回歸到了一個無人知曉的角落,擺脫了物質(走進了物質的反面:石壁)。男主尋找靈山,看似是個俗套的隐士高人樂活族題材,其實是個關于一個男人物理上擺脫物質的故事。一個尋找世界最角落的男子,化為了角落本身(融入石壁)。

總結

綜上,感覺就是反人類中心主義的片,因此我感覺被人诟病的男女情感線:狗血的尋人瑪麗蘇、結尾的床戲也沒那麼惡俗了:導演在前半段極其克制地壓制着角色的欲望、情感,慢慢把角色塑造得非人、愈發的物化。(這還是自導自演的)這極簡出來就像是倆石頭作慣性運動.....因此最後男女重逢也是發乎于情止乎于禮,把最曼妙的時刻留在了昨夜的熒光手、那隻關乎于物質之間的有溫度的一觸。

(PS:片面翻譯挺牛逼的,那段男主失蹤、切換pov視點到女主上,女主尋人夢回《奇遇》。《靈山奇遇》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