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認,在看《蓮花樓》之前,我一直對成毅存在一些刻闆偏見,但還是在百無聊賴中點開了第一集,最終沒有錯過我個人心目中的2023古裝最佳(截止到目前),萬幸。需要提前說明的是,我對古裝劇的偏好是懸疑探案打怪升級一類,《蓮花樓》幾乎沒有感情線,喜歡虐戀情深纏綿糾葛的朋友可能不好這一口,但歡迎嘗試,鬥膽希望用這篇文章讓諸位看官探到一片新的江湖。
先說成毅在劇中的演技,這部劇裡他演的是一個中毒十年,壽命不足四個月的病秧子,他含糊的發音非常貼合角色狀态,成了加分項。但這部劇裡的李蓮花有很多不經意又靈動的小表情很有意思,他的古裝儀态确實不錯,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自然不刻意。最可圈可點的是劇中的打戲,第一集開頭李相夷和笛飛聲的打戲據說拍了十天,視覺效果非常好,李蓮花後來的幾場打戲也是行雲流水。既然标簽是武俠劇,在打戲上好好下功夫才算有誠意。
接下來進入正題,故事大概講的是十年前四顧門主李相夷與金鴛盟主笛飛聲大戰東海,二人均身負重傷,墜于東海,不知所蹤。那之後,江湖上冒出個古怪神醫李蓮花,一人一狗一輛四匹騾子拉的小竹樓,看着身如蒲草,疾病纏身,卻有活死人肉白骨之能。他在尋找師兄單孤刀屍體的途中偶然結識方多病,二人聯手破解一樁樁奇案,十個案件環環相扣,草蛇灰線,最終指向足以傾覆天下的陰謀。顯而易見,這李蓮花就是十年前的劍神李相夷,這個角色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他身上糅合了儒釋道三家的文化色彩,你能看到他的執念,他的豁達,他的慈悲,他的痛苦,有時像個不谙世事的孩童,有時像個曆經滄桑的老者,就這麼矛盾。
儒家有雲:“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但無論是李相夷還是李蓮花,無論是達還是窮,他始終懷有一顆兼濟天下的心。年少時的李相夷意氣風發,躊躇滿志,誓用手中少師斬盡宵小,匡扶正義,創立四顧門,還天下一個海晏河清;十年後的李蓮花明明身中劇毒,命不久矣,還是會用自己僅剩的一點點内力救下草叢裡受傷的小鳥,十年間他用他的揚州慢救了太多人,其中有他的新朋舊友,他的對手,還有他以神醫身份行走江湖時素昧平生的無數百姓。最能體現李蓮花身上儒家色彩的劇情是他在得知自己和當朝天子的真實身份後,主動把解毒的唯一一株忘川花獻給皇帝——那本是他最後活下去的機會。劇中給出的原因是皇帝以方家為要挾要求李蓮花永遠離開,以絕後患,但我仔細思考過,就算沒有方家作為籌碼,甚至李蓮花沒有中毒,他是否會用自己南胤皇族後裔的身份挑起大亂。他不會,因為他雖是江湖中人,有野心,但通禮法,何為正統,何為大道,不過是朝綱穩定,政治清明,百姓安樂。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李相夷是儒俠,這也許正是李相夷和他的師兄單孤刀最大的不同,也是導緻他們人生不同軌迹和結局的原因。
東海一戰後李相夷被無了大師救下,看到禅房中的題字“一念心清淨,蓮花處處開”,遂化名李蓮花。“蓮”的意象在佛教中很常見,蓮花在晝夜之間開放和凋零,意味着人應該懂得覺醒和悟道。李蓮花的十年,正如佛教徒行苦修,愛恨嗔癡,早已和李相夷一并葬于東海。蓮的另一重含義是涅槃重生,李蓮花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李相夷十年前就死了,如今世上隻有李蓮花。”李相夷和李蓮花身上呈現出截然相反的兩種特質,一個如劍,一個如蓮,前者桀骜,後者慈悲。李蓮花會恻隐江湖中飄搖零落的人命,在探案間數次紅了眼眶;會包容肖紫矜多年的小人之心,始終不願對他出手甚至不惜震斷少師;會原諒雲彼丘一而再的背叛,告訴他要好好生活。李蓮花不是不愛人,他愛世人,他是江湖中出淤泥而不染的蓮,也是觀音座下普度衆生的蓮。
道家推崇的“無為”也在李蓮花身上體現得淋漓盡緻。作為李相夷的日子看起來風光無限,實則為功名所累,喧嚣浮躁,所求甚多,漸漸畫地為牢。大隐隐于市,李蓮花以遊醫身份隐于江湖,過着種菜、做飯、曬太陽的普通人生活,不僅是為了避免繁瑣的過往糾葛,更是為了尋求自己内心的甯靜。從高處跌落,被同門背叛,遭世人诋毀,李相夷的棱角早已被磨平,李蓮花心性通透,對任何事的态度都是順其自然,就像他能真心告别并祝福昔日的戀人喬婉娩,也能坦然面對如今的追求者蘇小慵。李相夷給人的感覺像燃得正旺的火,正午的太陽,熱烈,明亮,過于耀眼令人刺目;李蓮花像将融的雪,未滿的月亮,清冷,包容,過于溫和以至于疏離。
李相夷(或李蓮花)在我這裡是一個悲劇角色,背負的越多,悲劇色彩越濃。李蓮花表面上釋然豁達,看似放下一切過去重新開始,但他真的能由得自己嗎?他背負着什麼?是太多遺憾。他遺憾給師傅修好了酒壺卻沒有機會再還回去,他遺憾用少師斬盡宵小匡扶正義的理想沒能實現,他遺憾尋遍世間去找一個未亡人的屍骨,他遺憾二十幾年看不透這人心和江湖。遺憾這種東西是沒有實體的,當然可以輕而易舉地說放下,但它又是那麼重,死壓在心底紮出根來,緊緊裹住血肉,最終長成他的執念,像他中的碧茶之毒一樣時刻侵蝕着。十年來他都不願承認自己就是李相夷,但在一切塵埃落定後,他穿上那張揚的一襲紅衣,束起頭發,回到如今的四顧門,我知道那不是歸來,而是了結。可是看到在肖紫矜的咄咄逼人下他不得已震斷少師,這世間最後一點有關李相夷存在如雲無留迹般被抹去,我才恍悟,原來這才是了結,真正的,徹底的了結。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李蓮花在絕筆信中寫:“去去重去去,來時是來時。”《金剛經》中也有一句“六如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人心,江湖,功名,前塵,這些究竟算得了什麼呢?正如被留在懸崖上的少師碎片,過去的鋒利無匹,凜凜寒光,耐不住幾多朝暾夕月,終将埋于風沙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