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焉公主流落民間,輾轉多地,飽嘗疾苦,為啥要安排這條線,我嘗試歸納一下:

1、作為青年勵志成長劇,樂焉作為青年團之一,其也要以事煉心,在歲月中成長,由一個逃避和親的嬌弱小碧玉,成長為心念百姓、胸中有天下,勇于擔當的大國公主

2、她的逃難經曆,也補述了唐初的國際國内形勢,以此作為主線的大背景。比如被迫和親,邊境之亂,國内天災,百姓現狀等

所以這條副線可以有,但若适當縮減,并能與主線配合,或補充或推動主線發展,那就完美了

實際情況是,雖不能說這條副線喧賓奪主,但也夠啰嗦,且發展的有些不合情理,比如為了延長流落時間,當地官方、淑玉以及皓都的尋找行動,懈怠痕迹很明顯……

導演最後要結束樂焉流浪之旅了,竟然是皓都守株待兔,在洛陽關卡等到樂焉……

我不禁無語……

另外導演,把長歌的小窦,樂焉的小五,這兩位與女主、女二生死與共的小夥伴,都導死,讓我感到了代表新生和希望的種子,死在萌芽狀态的悲哀,自認為有點拖累本劇主題,算是個小敗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