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東京》
WITHIN ATTRACTION!
導演索菲亞·科波拉在32歲憑借該片一舉奪得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在内的諸多大獎,導演将微限沖突在本片中發揮到了極緻,其對白也充滿潛文本。 正如建築師密斯所說:less is more 少即是多,但又絕不是簡單的像白紙一張,讓你覺得空洞萬物,根本就沒有設計.不要讓大量長篇的對白淹沒你的劇本,但是對白也不能沒有.對白(即便是無聲的對白)也應該能夠對故事情節已經人物感情起到推動或是豐富作用.不是每個問題都要得到回答.正如著名編劇Philip Yordan所說“當可以用一個無聲的手勢表達情感時,就用無聲的手勢.一旦你提出問題,在找到答案之前允許它停留一會.也許角色不能回答,也許他可能沒有答案,這樣可能更好。這使沒說的反應可以懸于空中。”
當夏洛特靠近巴伯在酒吧坐下,張力開始.那天一早,他倆交換過微笑,也許是夏洛特擔心巴伯是個傲慢乏味的人,或是巴伯擔心夏洛特隻是一個瘋狂粉絲.
“我應該跟這個陌生人說話還是獨自飲酒?”的想法都閃過了夏洛特和巴伯的腦中,同時,這一疑慮也正将兩種對立的價值展現在觀衆面前,這兩種價值的沖突也決定了主人公在後續情節中所作出的行為.
其場景意圖也十分巧妙,在場景開始時,他們似乎有着同樣的需要:喝酒來消磨時間。但是如果他們真的隻是需要喝酒,他們可以在房間的迷你吧,但是他們相跟人說話的意圖使他們走出房間.開始時他們僅僅是閑談,但是出于更深更本能的需要,他們向對方敞開了自己心扉,由閑談轉變為剖白.他們向對方傾訴自己不愉快的家庭生活,親密戰勝了孤獨,于是帶入了另一對價值:生活之失與生活之得.根據一般故事情節的基本發展走向原理:故事一般是由人物的負面(正面)價值轉向正面(負面),而在本部片中,巴伯和夏洛特的價值從一開始的負面價值,到最後,仍然是負面,但是這并沒有使人物或故事發展得乏味,反而,導演在最後一個節拍第15個節拍将人物對白變得沉默了,
節拍#15
夏洛特:我希望我睡得着.
巴伯:我也是.
【很久的沉默】
行動:夏洛特坦承她覺得有失落感.
反應:巴伯說他也是.
其台詞“我希望我睡得着”和“我也是”以一種十分動人的方式暗示了受苦的淺文本.
睡覺可以恢複人的神志狀态.沒有它,活着就如瘋狂,亂走的時鐘.而夏洛特和巴伯都睡不着,其原因是因為腦中的煩心事,或是時差原因嗎?我想不是,其失眠有着更深層的原因:他們都宛如婚姻中的局外人,在生活中漂浮,而内在又翻湧萬千.失眠也正象征着他們内心的空虛,即使是家庭還是工作都填補不了的空虛,他們都喪失了生活的目标.我想到這周上語文課老師對與海明威《老人與海》中海明威多次強調老人聖迪亞哥的睡眠,有着異曲同工之意。睡眠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生活目标的喪失,而老人需要充足的睡眠,也就象征其生活的希望與目标。 片中仍有很多生動的潛文本.
如下面的圖片中的對白
巴伯:你主修什麼?
夏洛特:哲學
巴伯:那可是好專業啊
夏洛特(難為情):到現在還隻能做義工
/行動:巴伯想要聽夏洛特的個人故事
/反應:夏洛特坦白未來不怎麼好
此時巴伯在鼓勵夏洛特說有關她的更多信息。夏洛特坦承,她的職業生涯和她的生活一樣飄忽不定
巴伯:我相信你會找到門路的
夏洛特:是(笑)
/行動:巴伯給她的空無的希望
/反應:夏洛特一笑置之
巴伯的厭世在這短短的一句話中顯現出來,夏洛特的笑讓巴伯明白她聽懂理解這一點,于是她加以反擊:
夏洛特:我也相信你的保時捷計劃能夠實現
巴伯:(點頭)
/行動:夏洛特提供空無的希望
/反應:巴伯表示他也聽懂了
他們都不快樂,都不願被欺騙自己,分享這一殘酷的現實讓他們的距離更近
其主題在片名中也很好的體現了出來lost in translation 他們的私密關系與事業生涯的兩難創造了一種“存在危機”,他們都沒有可見的不快樂原因。他們受良好教育,擁有名譽和金錢,朋友多。他們孤獨嗎?不,他們并不孤獨,他們隻是lost了,他們是迷失了,失落了.
孤獨是你有東西要分享但沒人可以分享,而失落是你沒有東西可分享,不管你與誰在一起,你都孤獨失落。而失落對于生命所造成的傷害遠大于前者.
“在天黑以後,往熱鬧地方躲,跟着别人努力快活,
可惜心裡頭,有定時的鬧鐘,提醒你有多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