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劇一直都有耳聞,直至今日才有心情和時間看完。看完時心中并無太多波瀾,但是傍晚和安利我的同學說起來時,心中仿佛進入了那個海島,洶湧澎湃。
在我看來愛純與寬植的愛情比起更接近我們當下的金明更讓人意難平, 雖然相伴到老,結局尚且圓滿,但仍讓人心碎。從多送的那條黃魚到一起出逃,是少年無知而純粹的愛。我不了解韓國那個時代的曆史背景,但仍能感受到一種強大的無力感,光禮面對女兒愛純的無力感,愛純寬植出逃失敗的無力感、寬植面對愛純要和三十歲老男人結婚額無力感,到後來是愛純面對寬植家庭直至搬出去後對生活的無力感。好像人的一生就是被這種無力感推着向前走,無能為力是一種生活常态,也就造就了生活悲涼的底色,或許窮人的命運皆是如此。但愛純也是幸運的,有着到死都在為她打算的母親,有着島上“海女”們和島民的照顧……這些溫暖有的需要太大的代價,有的隻是一些食物,但是彙聚在一起,會是支撐着人走下去的支柱。
寬植待愛純的好,很真實,也很不真實。在男性作為既得利益者,不用争也能悉數得到的現實基礎下,他一直站在愛純的身後,從未卻步,在小兒子去世後,愛純的身影出現在一年四季的銅明的墳墓前,遠處坐着一個怕愛純想不開會去跳海的寬植,愛純需要他的時候他都在,金明需要的時候他也都在,基本滿足了當下社會,不,應該是從古至今大多未步入或者已經步入婚姻的女性對另一半的幻想的要求。他有的不多,卻能傾盡一切。這份愛裡面,占絕大部分的是珍惜,珍惜愛純成為自己的妻子,珍惜愛純為他孕育的孩子。這份珍惜是這樣的稀松平常又是何其彌足珍貴,降落在每個人的身上的概率隻有0和1,而可以是1的人太少太少。
愛純的一生是悲涼的,父母孩子皆因海而逝,那個海島困住了她前半生的歡愉,但又是值得的,因為她并未被苦難打到,與寬植都在努力地經營他們的小家。苦其實未盡,甘并未完全到來,而是與苦交雜在一起,仍是過得辛苦,一如片名直譯:辛苦了,辛苦了,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