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包括我之内的很多人,童年時期都有過尋找外星人的想法,于是我帶着這份美好的憧憬來觀看這部電影,可得到的卻隻有失望。
很多人提到過的問題,我相信很多觀衆也注意到了:大量的手持攝影導緻的鏡頭晃動讓觀衆在電影院體驗感并不好;零散的剪輯也讓故事的連貫性隻能由“僞紀錄片”的這個框架加上大熒幕上顯示的幾個章節來維持;前半段的僞紀錄片所創造出的“真實性”卻又被後半段的“荒誕”和夢境打破。
可最讓我覺得看着難受的一個點,卻是整部電影對于人物形象的刻畫始終把握不住力度。老唐在前幾十分鐘的形象是一個民科,一個窮困中靠信念堅持,一個瘋狂追尋心中理想的個體;可從電影中提到他女兒自殺開始我就覺得不對勁,從這裡開始就在一步一步地弱化本應加強的人物設定:
從一個不斷重複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的人變成了執迷不悟的迷信之徒;從一個追尋理想的如孩童一般的人變成了仿佛為了女兒最後的短信才拼命前進的人。如果這部電影能始終聚焦于老唐對于外星生命的渴望和不管生活困境的執着之人,我想,人物形象也不至于如此薄弱。
更可悲的是,這樣的僞紀錄片的形式本應該讓人用一種戲谑的态度來對待這個荒誕的科幻故事,可整部電影從提及老唐女兒自殺開始,就不斷地把人往現實生活上引,不停地把現實生活的冷與黑來沖撞影片本身的科幻色彩,結果自然是兩者不可兼得。本身的理想化籠上了一層悲哀氛圍,後半段的現實刻畫卻又顯得敷衍浮躁。
至于那麼多人說的這部影片中值得欣賞的思想與理想,我隻能評價一句:現在的文青,可真好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