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秀,出生于1989年,2016年研究生于北京師範大學畢業後,放棄了北京國家電網的工作機會,考取選調生回到家鄉廣西,就任于百色市委宣傳部;2019年,黃文秀擔任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駐村第一書記,作為脫貧攻堅前線戰場的帶頭人,帶領百坭村脫貧攻堅,次年百色市山洪,黃文秀在返村查看途中遇難,殉職在扶貧一線。
2020年,黃文秀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1年,中共中央授予黃文秀“七一勳章”,黃文秀的父親黃忠傑代其領取,2022年,黃文秀父親去世。
==============================================
從一個觀衆的角度,很慚愧地講,我自從高中畢業就沒有收看過感動中國特别節目,而作為一個對廣西不甚了解的北方人,我也無從知曉黃文秀的故事。因為對主演楊蓉的關注發現了這部劇,然後第一時間上網了解了黃文秀其人,看了她的事迹,久久不能平靜。或許是因為快餐文化肆虐、人人都想要短期見效的當下,太久沒有出現一個願意從“前台”隐退至“後台”做髒累活的年輕人,也或許是因為在新聞中聽到太多“脫貧攻堅戰”的口号,但遲遲沒有見到有大好年華的年輕人在這個口号中深耕,總之種種情緒積在心裡,我覺得這部劇不得不看,因為想欣賞楊蓉的表演,更因為想知道黃文秀在百坭的那一年多,究竟過着怎樣的生活。
全程追完這部劇之後,我想說:黃文秀值得這一部劇,這部劇也同樣沒有辜負黃文秀,主創團隊交出了一份優秀線以上的答卷!
其一:這部劇收放把控得當,真實為主、美化适度。有真實事件背書的電視劇普遍會面臨一個問題,就是是否要百分百還原,如何還原?是否要美化演繹,如何演繹?
大山的女兒處理得非常好,舉個例子,它沒有避開落後鄉村存在愚昧村民的現狀,劇裡沒有避諱“寡婦被傳閑話”、“老人熱衷于修祖墳”的封建文化糟粕;但同時它也沒有高高在上地塑造臉譜化人物,而是很真實地還原了鄉村人見識短淺但也質樸善良的本質,白坭村的人雖然在利益面前會打小算盤,一不滿意就要鬧,但村民之間不記仇,遇到困難照樣互幫互助,這才是當下的農村風貌。
其二:這部劇不造神,主角沒有金手指,隻能“想人想的辦法”。按理說,主角黃文秀是個時代楷模,又是主旋律提倡的,我最開始也在擔心,會不會把她塑造成一個“沒有七情六欲、沒有私心、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新時代偉光正”。但很慶幸,并沒有。劇裡文秀也會膽小、也有自己的小女生情節、喜歡吃烤串彈吉他、閑暇時練瑜伽;脫貧工作開展不下去,想不出辦法也會轉頭求助老同學和同事;村民有困難她盡心盡力,村民無理取鬧她也不會慣着,該怼就怼,該耍手段就耍手段。坦白講,真實的脫貧工作一定比電視劇裡困難幾十倍,但劇裡能夠有這種程度的還原,也實屬難得了。
其三:這部劇選角不貪圖名氣,隻在乎用心。主演楊蓉是我最喜歡的演員,别的不敢講,但她的用心是自始至終都有的,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她隻是一個介質,她本人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把黃文秀盡可能還原地帶到觀衆的面前,現在看來,她做得很優秀!其他演員也是不得不誇,都是具有多年正劇演出經驗的老演員,劉奕君演的支書、涓子演的雙應姐、還有昌龍、羅姐、黃元軍、龔福洋等等,短短30集,這麼多角色,名字還這麼難記,但我全都能記下來,每個角色的形象都鮮活地留存在我的腦海裡。優秀的群像劇真的離不開演員、導演和編劇的共同努力。
說到這裡,希望看到這一段、并且還沒有看這過部劇的朋友,先不要急着打分,不論你是隔壁的粉絲被黑粉挑撥了,還是你是黑粉本人,看到高分覺得不合理,我都建議你去看看這部劇,抛開别的不說,年輕人應該去接受這個時代的主流精神、學習先進楷模,再退一萬步,這部劇對你的高考、考研、考編都有幫助。
這是部好劇,它或許離滿分有差距,但它絕對不應該被打一星、二星,更不應該被粉圈的人圈進網絡罵戰。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