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你的婚禮》,真的紮心了。。。男主周潇齊是一個很感性的人,而女主又是一個極其理性的人。雖然愛情是雙向的奔赴,但即使這樣,他們的分開也似乎成為必然。夢回很多年前,覺得突然從另一個側面看到了些許曾經的我。過去的我是感性的,而現在是理性控制下的感性,歲月風蝕感性的本質,披上了理性的外衣。它也許華麗,但也許并不美好。理性也許對很多人都是一個好東西,它能帶你走向成功,做最正确的選擇。然而,絕對的完美真的完美嗎?一個看似每一步都正确的碎片拼湊出的畫面,又真的是正确的嗎?那也許隻是你認為正确的畫面,而并不是你真正想要的畫面。我很欣賞周潇齊身上的的那種不顧一切的沖動,也許那是我們長大後就不再具有的能力,因為成功不需要這種沖動。也許也正因為再也做不到,所以才會覺得可貴,我一直覺得人的心房裡需要這樣一個柔軟的地方去承載這種沖動,它不夾雜各種功利,隻飽含最真實的自己,正是這種奮不顧身才展現的是源自内心的東西。社會是看結果的,人們也需要成功,我也不例外,但是我想保存這百分之一的沖動,讓内心深處永遠有一個最真實的自己,不想變成一個隻會計算最佳路徑的機器人,冰冷且陌生,我要百分之一的瑕疵,熱情且充滿溫度,跟着心去走,做最真實的我。回頭看時會覺得那時的自己真傻,但是也會覺得我依然是我,沒有變成别人。所以,對于現在的我,用理性做事,把感性留在心中,也許就是歲月帶給我的答案。
文字寫到這裡,其實它隻是一個删減版,因為略去這個了這個“現實版故事”的原委,在這裡隻能說這麼多了。主業還是學習,寫寫文字隻是副業,隻為熱愛。不管别人,我覺得寫作就是先取悅于文字,然後讓文字取悅我的過程,寫作寫的是一種心情、一種感觸、一種回憶,它是一個承載你靈魂的載體,隻有正在進行中的生活與過去産生了連線,發生了呼應,這樣的生活才是有意義的。我的文字裡并不全是真實,但我覺得真正的美好也需要虛構,現實太過于實際,缺失了一點夢幻,而烏托邦中的美好需要這種夢幻,傳達了一種美好,這與現實并不排斥,所以,哈哈,這也是一種屬于我的堅持和“沖動”(最真實的願景)吧。
——寫于2021年5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