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有晴天》主角定位青少年+重症病人,看之前以為又是一出催淚大戲,第一反應就是講年輕生命進入倒計時的現實主義,要提前準備好紙巾的那種。開播後追了幾集,最大的感覺是自己内心狹隘了。明日有晴天打臉刻闆印象,方方面面都是
年輕的生命需要呵護vs他們生而堅強
這個社會或許真的不懂z世代,很多人帶着對年輕人的偏見,覺得他們從小生活在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沒有餓過肚子,沒有經曆過波折,連收集手辦、滑闆這種都會被認為是不務正業,更是因為躺平文化被認為是喪的一代,不懂成熟,總是需要被呵護。
之前也偶爾有過這種想法????但現在真的不這麼覺得了。劇中程晖他們成熟嗎?會因為球場制服了對手沾沾自喜的青少年,看着好像不成熟。但突然确診骨肉瘤的時候,他的反應出乎我意料:列很長的賽博遺産清單、給自己看複式墓地、想着墓碑上刻MVP的可行性,甚至面對假裝什麼事都沒有發生的父母,他能說出,我不會那麼快死的。突然意識到承受力好像不是根據年齡劃分的。
鐵毅在醫院待到以前的初中同學都考上了大學;手上一連串紅腕帶,在他眼裡算是一次次從死神手下逃過的證明。每天抱着樂觀态度,治病的日子裡取悅自己,每天滿醫院讓别人幫自己砍一刀、跟老丁玩,硬控小撒醫生,治病的日子也是快快樂樂的(這裡要說一句選角很好,喜人自帶樂觀感????)。路語晴季紅麗這兩個女孩子也給我堅韌倔強的感覺。
可以說這些主角颠覆了我對病人和青少年的想象,他們比想象中要強大和樂觀
傳統生死觀vs Z世代生死觀
時代不同,代際觀念也存在很大差異。傳統生死觀念是悅生而惡死,大多數人都遵循避諱談死亡和生病話題的傳統,認為活着才是比較實際的選擇,病人要做的就是好好治病,其他事情都應該往後排。Z世代自小生活在互聯網世界裡,接觸的信息量遠比上一代人多得多,對生死的認知更坦然,人生選擇上也有更多可能性,他們更能從自身出發看待問題,不管什麼是健康還是生病,都更加注重生命的質量。
生病不耽誤路語晴寫網文,斷腿不耽誤鐵毅到處逛,坐輪椅不耽誤主角團打籃球賽,生病就隻是生病而已,耽誤熱愛生活?不存在的。就像确診重症,旁人眼中可能瞬間天塌地陷,程晖眼中是我現在還活着,我還能陪伴家人時間還有,與其擔憂以後會不會死不如活在當下。
外界看待疾病和病人VS病人自己看疾病和自己的人生
問外人眼中重症病人是什麼樣子,得到的回答是瀕臨死亡、自暴自棄、沒有生氣、好可憐。。。
問旁觀者重症病人應該怎麼生活,身邊朋友的回答出奇一緻:當然是好好治病啊
劇以病人視角講述心态,答案完全不是這樣。路語晴不想被同學當成異類所以想方設法隐瞞自己病情,心裡計劃着治好病的未來,所以仍然努力在學習;鐵毅開自己斷腿的玩笑也絲毫不覺得有什麼問題,他們都用言語和行動說着 我不需要同情,我要求平視。他們自己已經接受病情,旁人沒有資格說憐憫。
生病固然難受,但别人所謂善意并不能給他們寬慰,更像是強加給他們的枷鎖,一遍又一遍說着你不是健康的人。說實話鐵毅說自己沒有腿的時候我心裡一咯噔,後來他自己cue網絡熱梗,我自己滿腦子都是《我真該死啊》,是自己狹隘了。
季紅麗視角說着大衆對婦科疾病的偏見,向所有人科普,婦科病跟x病不能畫等号。換位思考,隻是身體不好卻被别人認為是不潔身自好,會真的給我氣瘋。說到底,現在總有人帶着無知和刻闆偏見看待病人和疾病,認為病人的生活就該隻有治病,得了婦科疾病就是不檢點。還好這劇直接借用角色說出來了。
原來不覺得自己是個帶有偏見的人,現在發現偏見不代表有惡意,把自己的想法和認知強加在别人身上,本身就是一種刻闆。《明日有晴天》在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不管是對普通人,還是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