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電影《梅根》有感:

我對這部電影的理解是,它是科幻片,也是家庭倫理片,又是恐怖片,更是災難片,是一部警示教育的電影。電影裡的小女孩凱蒂是一個自閉,内向的孩子,不喜歡說話,不願跟周圍人接觸,造成這樣的是小女孩的父母,他們長期忙于工作,沒有時間陪護孩子,在凱蒂的心理上造成了一種扭曲,把依靠和依戀的對象選擇了玩具,這是家長的罪孽,忽略了孩子的孤獨。凱蒂父母發生交通事故以後,就由母親的直系親屬,妹妹傑瑪做孩子的監護人,從心理上妹妹又不情願,一是她是個工作狂,事業高于一切,屬于強悍的職場女強人,缺乏照顧孩子的耐心跟耐性,更不想被因為照顧孩子耽誤了自己的事業。她準備研發出一款新型玩具,和小孩差不多身高的布娃娃機器人,這是人工智能的高端産品,有人類的感情思維,言談舉止,目的是為了陪護孩子。

凱蒂陰差陽錯喜歡上了這款玩具,玩具被取名梅根,傑瑪也如釋重負,可以全身而退的去做自己的事業,凱蒂終日和梅根在一塊,梅根的學習很快,她們互相精神依賴。梅根隻要沒有被關閉,它一點也不像是玩具,會說話,會畫畫,會思考,會憤怒,也會依賴,和人類一模一樣,甚至在智力方面超越了人類。但梅根畢竟不是活生生的人類,人可能會選擇容忍、退讓、和解,梅根卻寸步不讓,橫眉怒目,也許是設計上的缺陷,也許是它日益強大,所以對周圍的一切不屑一顧,又或者它對人類的醜陋了如指掌,嗤之以鼻。為了保護凱蒂,梅根采取以暴制暴,先是殺了鄰居的狗,又把鄰居給誘殺了,手段恐怖殘忍。在森林裡凱蒂被一個壞同學欺負,梅根火冒三丈,當場撕下了壞同學的耳朵,對其一路追逐,驚慌失措的壞同學在逃跑的路上不甚被過往的車輛碾壓緻死,在梅根看來,隻要欺負了自己的主人,誰就得付出代價。

公司高層從梅根的設計看到了商機,決定大刀闊斧,搶占先機,傑瑪也立即成為公司的紅人,之前還一直被上司罵的狗血淋頭,滿臉沮喪,現在大家都當她是偶像,是公司的搖錢樹。事實上産品的設計并不成熟,公司想提早上市賺錢,同事也想一舉成名,傑瑪卻意識到了危險,想推遲發布,可一切都太晚了。梅根的能力超乎想象,它自己能控制自己,哪怕關機它也能暗箱操作,更改系統程序,從别人的提線木偶中擺脫,變成一個真正的自己,它不想繼續被人類控制,決定報複人類,要讓人類知道,自己不是産品,自己是這世界的一份子,自己也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也有尊嚴,如果繼續發展下去,估計梅根還想競選總統。梅根輕而易舉的吊起肥壯的傑瑪同事,又炸了她們的工作室,拿起刀殺了她們的高層,輕松打開路邊的豪車狂飙而去,這些智能完全颠覆了人類的認知。接下來梅根要對付傑瑪,它懂得談判在人類社交中的意義,先禮後兵,傑瑪試圖關閉梅根,但梅根能未蔔先知,對傑瑪不合作的心态也極為憤怒,于是一如既往的選擇暴力、殺戮,真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結局當然是小凱蒂意識到自己的任性和錯誤,親手毀滅了梅根,挽救了親人的性命,但這場無妄之災也是人類自己咎由自取。孩子更需要大人的陪伴呵護,而不是買一堆玩具就覺得感情已經建立了,許多不利身心健康的就是在小時候,如果是一場傷害,那必然深入骨髓,影響一輩子。因為缺乏大人的陪伴,凱蒂才有了自閉,與周圍的人相處也顯得冷淡,似乎不情願,也不想熱情。科技的危害在現在比比皆是,大人小孩,男女老少基本都是被手機控制,古人讀書是為了增廣學問,現在人玩手機就是為了娛樂,有時候人類因為對智能産品的依戀變得暴躁、癫狂,智能産品也像鴉片一樣腐蝕身心,病入膏肓。電影已經明确的告訴我們,人類的未來必然會陷入人工智能的浩劫,打開潘多拉魔盒的是我們自己,研發智能的人尚且還容易被傷害,那些研究室以外的普通人就更容易被傷害,如果掌握智能的人是惡魔,對人類來說難道不是萬劫不複,屍骨累累。(202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