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絲綢尾巴第二季
“《180天重啟計劃》的故事,讓我想一條微博,是近些年我在中文互聯網讀過最好的文字之一,一位互關寫她的外婆:
“……來龍去脈我現在可以告訴你,外婆。女性的卵子在胚胎時期已經形成,那時候你懷着未出世的媽媽,而小小的媽媽體内的我還要更小,小到無法被你感知,我們一齊附着在你的腹腔裡……我們曾是同一個人,後來竟荒誕地歸屬于三個不同的姓氏”。
那條微博我至少發給過十幾位(具備基本認知的)男生朋友。我們都覺得她寫得既陌生又真切。可能隻有最真實的女人身體經驗才能醞釀這麼天然、準确的感受。對我來說這段話有科學事實和情感視野的雙重沖擊,改變了我對妊娠,代際,母職等問題的直覺。
我在想《180天重啟計劃》的編劇或許也讀過那條微博,故事的立意很相似。三代女性,兩組母女,彼此有陳年舊怨需要化解。一度形同陌路的三個女人,曾經竟屬于一個身體。
典型東亞家庭裡的母女關系,曆經女兒成人、婚姻、為母,往往是越來越疏遠,這有點像某種循環困境。
我猜測導演安排周雨彤一人分飾母女二人,多少也有這個意味在,她們原本是一個人。身體和身份交織于某種名為“妻子”或“母親”的境遇。有點像《82年生的金智英》智英在精神崩潰後,誤以為自己是二十年前的媽媽。
周雨彤說是分飾兩角,其實是三組時空分飾三角,分别是當代90後職場女(并非純粹的女兒或母親),二十年前的單身母親(純粹的母親),三十年前意外懷孕的年輕女人(純粹的女兒)。
我還是要說她演得很好。大量交叉剪輯,三個時空交替,但隻要周雨彤一出來,從她的扮相、神态,你立刻就知道是叙事在哪個時空。這屬于能扛戲的表現,給我很大驚喜。
有觀衆批評《180天》的故事是在催生,我覺得恰恰相反,它是少數正視了“生育本質”的國劇。《180天》的吳俪梅的人生被兩次懷孕永遠改變了,一次是青年時,懷孕把她加速推向新生活;一次是中年時,懷孕将她帶離穩定踏實的中年生活。職業中斷,身份重構,關系重組,都是吳俪梅選擇生育的現實後果之一,她用自己的全部的人生承擔了這些後果。
我覺得這部劇立意好在它對家庭和孕育的态度是新的。它的重心不是家庭,而是母女關系,家庭是有姓氏的,有權力配置的,而母女可以是兩個天然的女人。
它也沒有把“孕育”作為一個人生的自然或必然,而是一個棘手意外。
外婆、母親、女兒三代人的怨恨與和解,本質上在展示這個年代中國女性人生選擇和自我發展的其他可能。很不錯的劇。”
cr.摘櫻桃t
“認真推薦一下周雨彤的《180天重啟計劃》
小毛病我先說比如一些情節稍顯懸浮,有些台詞比較喊口号,但是在都市劇裡絕對是很落地的劇情了。如果你喜歡《好東西》裡母女的相處,你大概率也會被這部劇裡的親情關系所打動。
劇裡沒有壞人,也沒有好人,隻有人。對于媽媽和蘇蘇來說外婆是好人,給她們用無菌蛋做菜,雞湯都是盛雞腿。對于其他人來說外婆做法就有點讓人挂心,區别對待,給他們吃七塊錢一斤的普通雞蛋,雞湯裡雞塊不是好部位,精打細算得人心裡不舒服。對于小時候蘇蘇來說吳俪梅是酷媽媽,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慢慢找到工作,好好找到自己。對于低谷時期的顧雲蘇來說媽媽就變了,變得和她吵架,不關心她的心情隻在乎錢。很多很多,人,人的關系,就是好壞交織的,隻有愛你才會覺得你這樣對我我很委屈,你是我媽媽,怎麼可以第一時間不心疼我。我是你媽媽,你怎麼可以這樣揣測我。外婆給媽媽特别買的貴的雞蛋和牛奶都貼了小紅花做标識,小紅花獎勵給她的小孩,沒有做什麼事,隻是存在着,就值得外婆用心地獎勵着。
有一個鏡頭我印象很深,是吳俪梅去舞廳被别人議論,蘇蘇問她為什麼喜歡去呢。吳俪梅沒敷衍她,隔着光暈一般的老式隔簾,說因為他們抱着她轉了一圈又一圈。明明也沒有舞廳的畫面,從吳俪梅的眼裡好像就能看到有很多很多漂亮的光來回流轉。
女兒,媽媽,外婆,三個人連接在一起。這個劇裡有很多呼應的鏡頭,比如媽媽叫女兒起床,後邊外婆叫媽媽起床。青年吳俪梅和長大版的顧雲蘇也有很多情節相互對應,卻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祖孫三人相處起來并不沉重,反而是狡黠可愛的,有默契地替吳俪梅讨公道,幫外婆弄死那條不肯翻白肚的魚。互相圓場互相保護,也互相埋怨互相記仇。但其實母女是有隔夜仇的,聽媽媽的難聽話才是吞一千根銀針。但她也用這些針縫過破了的外套,丢掉的紐扣,總是這樣的,總是這樣的。
蘇蘇小時候和她朋友的感情也好看,完全沒有傳統叙事中少女友誼的類嫉妒的壞東西,而是出頭,義氣,一起罰站。這種隻供給男人群體的品質本來也是女孩子之間的互助和擔當。
還有片頭,不要跳過!我因為跳過一兩次,後邊發現片頭是一封封信的時候才回去補看,有點破壞意境了。對了,有些情節很突然,我也這樣覺得,因為這導緻我眼淚長流。但是生活是否如此,我認為,上帝的确是喜歡這樣開玩笑的。
七齋很齊地客串進去,這段是周雨彤自己寫的,收集了每個人想要的角色,寫了大家的台詞。真好,這部劇真是好,本來就好得亮堂堂的,老朋友聚在一起,好像更暖和了一些。
一直想追平了再寫劇評,但是怕追平了就時間太長了。誇獎的話可以多說幾遍,但是遲到可能不太行。以及一開始我看劇是因為想支持一下周姐,她不是那樣的人,我知道,但是浪潮來的時候,說什麼都沒用。還想過就算不太好看也盡力找到亮點,但是周姐是不需要人擔心的。她會演戲,她就長了一張會演戲的臉,讓人跟着她好事時淚流,苦痛地奔走,也能和她一起生出希望,生出奔頭。
真好,我看一百遍。”
記一些喜歡的影評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