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人已知且接受自己既定的命運——完成捐獻然後死亡,這是和其他克隆人題材的電影很不一樣的地方,這種對既定結局的默然接受,構成最極緻的絕望。
整部電影色調從頭到尾始終是灰冷的。灰暗的,麻木的,冷漠的,靜靜的絕望的河毫無聲息地流經每一個他們,将終将會走向終結的宿命淡化成令人窒息的常态,無法逃離,亦無法反抗。
黒爾舍引以為傲的畫廊是最為諷刺的。從始至終,畫廊的畫其實不是在鑒定他們有沒有愛與被愛的靈魂,而是為了看他們有沒有靈魂,可笑的是無論鑒定結果如何都避免不了被終結——因為沒有一個原型會在承受或意外或疾病的痛苦時,對他們的既定獻身說不。這就是人類最自私的悖論,人類讴歌愛,愛讓人貪生怕死,卻會因對自己生命的貪戀而默許他們的犧牲。但,他們不是嗎,哪怕他們是被克隆的,也無論他們到底有沒有靈魂,到底配不配愛與被愛。
Kathy最後駐足他們一起走過那片田野,目光越過無垠的風景:“我不确定我們的生命與受捐者有何不同,所有生命終将完結。”這句極其平靜的诘問,是電影中最為沉重也是唯一的控訴。若延長壽命需要以他們的生命為代價的話,所謂人道,不過是另一種經過精心粉飾的、更為精緻的野蠻罷了。
擱淺船骸旁,潮聲嗚咽,别讓我走。
有些情節接軌不連貫,沒能弄懂,可能有删減,下一個計劃就是讀一下石黑一雄的原著,上一次讀他的書還是大一暑假看過的克拉拉與太陽h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