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盛名之下,難副期待
作為金庸作品的忠實擁趸,聽聞《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上線時,内心滿是期待,畢竟“射雕”系列承載着無數武俠迷的青春記憶,“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精神更是深入人心。然而,觀影之後,卻隻剩滿心失望。
影片開場,本應是帶領觀衆踏入那個快意恩仇、情義交織江湖世界的時刻,可從畫面質感、場景布置到人物互動,都難以讓人感受到“江湖”的氛圍。記憶中的江湖,是大漠孤煙直的豪邁,是江南水鄉的溫婉與暗藏機鋒,是酒樓茶館裡的三教九流、奇聞轶事,可影片中這些元素都被簡化或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單調的場景與缺乏層次感的人物關系,毫無沉浸感可言。
“俠”是金庸武俠世界的核心,而在這部電影裡,對于“何為俠”的展現可謂是浮于表面。“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固然是郭靖一生的寫照,但一個人物成為“俠”是有成長脈絡的,是在無數次江湖曆練、面對抉擇時堅守道義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電影裡,沒有足夠的鋪墊讓觀衆看到郭靖如何從懵懂少年成長為心懷天下的大俠,突兀的情節轉折讓人物塑造流于空洞,使得“俠之大者”的理念隻是一句口号,難以觸動人心。
原著中的武俠世界有着嚴謹的武功體系和戰力設定,各門派、各高手之間的實力對比鮮明,這也是金庸武俠的魅力所在。但在這部影片中,戰力關系卻混亂不堪。一些原本在原著中實力定位明确的角色,在影片中展現出的武功和戰鬥能力毫無邏輯,打鬥場面更是缺乏想象力和節奏感,隻是簡單的特效堆砌,完全沒有那種拳拳到肉、見招拆招的精彩。
劇情方面,更是硬傷頻出。故事線索零散,拼湊感嚴重,許多情節的發展缺乏合理的過渡和因果關系。比如郭靖與黃蓉的感情線,沒有細膩的情感遞進,就匆匆進入生死相依的階段,讓人難以共情。還有一些原著中的經典情節被大幅度改編,卻又改得不盡人意,既失去了原著的韻味,又沒能建立起新的邏輯。
而“引天雷”這一情節,堪稱全片最大的敗筆,也是最讓人出戲的地方。在一個以傳統武俠為背景的故事裡,突然出現如此魔幻、超現實的設定,與整個武俠世界的風格格格不入,仿佛是從另一個時空穿越而來。這種強行加入的“特效亮點”,不僅沒有為影片增色,反而破壞了整個故事的連貫性和武俠世界的完整性。
大失所望!
金庸迷的“緻郁”大片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