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草莓星球來的人》(下文簡稱“草星”)先導片裡,摩登天空的CEO沈黎晖說:我希望你們這些新樂隊把老樂隊都幹掉。

但節目目前呈現出來的效果可能隻會打臉,而對新樂隊們來說,逆襲之路或許依舊曼曼其修遠。

《草星》是優酷、摩登天空、大麥、沐光時代今年夏天聯合推出的戶外音樂節競演真人秀。

沈黎晖在《财新視聽》節目裡說摩登在這次節目中的話語權要比在《樂隊的夏天》(下文簡稱“樂夏”)多許多,參與制作的比重占三成左右。有了話語權,沈黎晖和摩登天空當然能更容易按照他們的想法,去掌控“搖滾綜藝”這場資本競逐的遊戲,并預設這場遊戲的場景和規則。

但第一期(上、下兩集)出來後觀衆反饋的結果,或許并不能令多方滿意。《草星》的官微下面不是水軍就是負面批評。

...

...
右邊的張碧晨難道是P上去的嗎?????

盡管有人說,《草星》就是《草星》,這本就是兩檔節目,不應該拿來跟《樂夏》比較;但觀衆不是瞎子,更不是傻子,套用《樂夏2》裡華東曾說的話,都2020年了,搖滾樂還分“地下”“地上”沒有意義。 那麼《草星》和《樂夏》自然也沒必要分得那麼清楚。

當下的文化是多元的,也是包容的。很多《草星》的受衆群體必然也來自《樂夏》,甚至和《中國有嘻哈》《這就是街舞》等綜藝的觀衆或有交叉。所以,我們不可能用孤立的眼光去評價《草星》這檔節目。況且,《草星》自己也承認是接棒《樂夏》的,在《樂夏》确定“休假一年”後,它還跑去《樂夏》官微留言轉發說今年要扛起“搖滾”這頂大旗。

那麼,這兩檔節目究竟差在哪裡?

1.平台差異

不可否認,以愛優騰為代表的長視頻網站和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網站已成為我們日常消遣中不可分離的一部分。

每天下班回家,躺在自家沙發上,随手打開視頻平台就可以補上最新的網劇。這些平台,陪伴我們度過一個又一個夜晚。

目前看來,愛奇藝和騰訊視頻基本算是國内用戶基數最大的兩家在線視頻網站。根據Questmobile統計,愛奇藝和騰訊視頻在月活用戶方面遙遙領先。盡管愛優騰這三家從2021年開始慢慢上調會員收費價格,但盈利的道路依然任重道遠。

且不說優酷在長視頻領域這條路上已經連續虧損15年,同樣難兄難弟的愛奇藝表現得也相當難堪。2020年全年營收297億,實際虧損70億元,這還是在大幅改善之後取得的成績。而2015-2020 年,愛奇藝淨虧損分别為 25.75億元、30.74億元、37.37億元、90億元、103億元和70億元,6年累計虧損已經超過 350億元。

...

這些年三家視頻網站雖然燒錢厲害,但的确也砸出過很多自己的品牌,比如愛奇藝的《奇葩說》《中國有嘻哈》《青春有你》《我是唱作人》等,自制網劇《迷霧劇場》(有《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優酷《這就是……》系列;騰訊《創造101》《炙熱的我們》等等。尤其是愛奇藝的《中國有嘻哈》和優酷的《這就是街舞》兩個爆款,一時間讓潮流文化從所謂的“地下”破繭而出、成為時下文娛圈的熱門現象。

當時馬東的米艾文化決定做《樂夏》項目時,沈黎晖就曾忐忑地對馬東說,搖滾樂是最後一片還未被開墾的網綜寶地,現在就交給你了!(大緻是這麼個意思……)

馬東雖不懂搖滾樂,但他手下做過《奇葩說》的團隊卻足夠專業、真誠和用心。

《樂夏》第一季參賽的31支隊伍中,許多是搖滾界的老炮兒,本來就對上綜藝這種行為嗤之以鼻,再一聽說是群80、90後為主的團隊在做這個項目,心裡更是沒譜。據沈黎晖說,許多老牌樂隊每一個都是他親自去談、去溝通、去說服。

在《樂夏》采訪片段裡,很多樂隊也表示是米艾團隊一次次不厭其煩、三顧茅廬的誠意,和他們對每隻樂隊都認真調查、全面了解的專業态度打動了他們。

至于優酷做的《草星》項目具體是哪支團隊在負責,目前了解到的信息有限,但摩登天空應該深度參與不少。因此,論音樂的專業性以及樂隊間的溝通方面,對優酷和摩登天空來說本該不成問題,但實際反饋出來的效果卻差強人意,這其中的問題自然值得去探讨。

2.台風和受衆差異

每個平台都有自己的專長和王牌節目,這是必然。

譬如愛奇藝之前的王牌《中國有嘻哈》(現改為《中國新說唱》),自播出四年來,仿佛印證了車澈的那句話:“中文說唱隻有這一個出路。”但到了2020年,先後有芒果TV(《說唱聽我的》)、快手(《快手有說唱》)和B站的《說唱新世代》半路殺出,盡管前兩者都雷聲大雨點小,僅《說唱新世代》初露鋒芒。

再譬如優酷的王牌《這就是街舞》,雖然愛奇藝緊接着做出類似的《熱血街舞團》,但無論賽制玩法還是選手導師,整體口碑都稍遜于《這》。

當然,中國網綜互相“學習”的能力總是很強。我們且不比較《創造101》和《青春有你》之間的雷同與差别,就說樂隊(或樂團)類的節目:《草星》《樂夏》《一起樂隊吧》《明日之子4》……

當然,可能有人會說:“這四個節目怎麼可以放在一起,簡直是對某某節目的玷污或亵渎!”(不排除很多人會有這種想法)

我并不否認這些節目中各個賽制、參賽對象、節目目的等差别很大,這裡隻想提一點他們的共性:樂隊。

優酷之前并不是沒有做過樂隊類的節目,2019年的《一起樂隊吧》就是一款,而且它走的就是記錄年輕樂隊成長過程的綜藝路線。某種程度上,和《草星》一樣,也是在為年輕樂隊提供一個開放的成長平台。盡管這檔節目有汪峰、李榮浩、郭采潔、白舉綱四名導師助陣,但最終似乎并沒有泛起什麼浪花。

前車之鑒,後車之師。優酷既然做過一檔類似的節目,再做《草星》應該來說是輕車熟路、信手捏來。但目前呈現的效果還是太過流于表面:選手們登台唱完自己的歌,台下選手們互相評價、稱贊或diss,四位評委說些不痛不癢的“我安可了”“我沒安可”,互動也并沒産生什麼化學反應或言語思想碰撞,選手們聽完點評再一一緻謝,互相或握手或擁抱,然後匆匆進行下一輪循環。說白了,就是節目呈現得有點無聊。我們隻能從中感受到年輕人對搖滾樂一時的熱情狂歡,和狂歡後留下的冗長空洞和虛無。

感覺就像:這不就是一檔和《一起樂隊吧》《明日之子4》一樣,普通的歌曲競演類節目嗎?前幾名不就是可以搶奪頂級戶外音樂節舞台嗎?這跟SNH48的年度總決選前幾名能有更多演出機會的機制有什麼不同?(跟AKB48的年度總決選的現場激烈程度比起來可能還差很多……)

當然,這些年輕樂隊可能不像《樂夏》有那麼多沉澱的背景故事或趣聞可講,《樂夏》裡的老炮們對奪冠也似乎沒什麼強烈渴望,能有個舞台表演就很知足,能多表演幾場更好。

而《草星》的受衆群體相對《樂夏》裡而言可能更年輕,也并不想去讀懂一幫被生活摧殘折磨的中老年樂隊的心聲,聽他們再把“光芒萬丈的青春唱完”。

《草星》的受衆群體更需要的是表達和享受自己當下的感受,去傾訴和宣洩自己當下的情緒。

就像HOO!樂隊裡那個鼓手反駁熱浪樂隊的主唱時說:我們隻會珍惜每一次登台的機會,最關心的隻有今晚的演出,我不會說出什麼語出驚人的話(diss熱浪主唱說的“我來這裡就是想紅”之類的……)。盡管我覺得那個鼓手說得并沒什麼道理。

...

...

畢竟來這裡的目的,所有樂隊都心知肚明。說自己來這兒是想紅一些,本就沒什麼錯。何況熱浪主唱說完這句還補充了他的意思:因為這是他們面臨的現實問題——就是要先填飽肚子才能更好地談理想。而他也很明确說了,草莓是用舞台說話的,對他們有偏見的,就用舞台說話吧。

諷刺的是,HOO!樂隊唱完後說了一堆diss熱浪的話,自己的分數結果卻很尴尬。熱浪主唱隻是冷靜地在一旁聽着對手diss自己,偶爾反駁幾句。回到座位後,因為之前在後台沒聽到HOO!的現場,他見到這個分數也挺意外,還心平氣靜地問身旁人HOO!是不是有失誤之類的。

...

...

《草星》更像是一場年輕人的狂歡遊戲。

據統計,由摩登天空創立的草莓音樂節從2009年開始已舉辦11年,足迹遍布29座城市98站,累計到場樂迷總人數超過613.8萬,其中86.2%為90、95後,也就是說大部分去草莓音樂節的人都是30歲以下的青年。

如果優酷和沈黎晖的目的就是為了給年輕樂手們一個展示和成長的平台,給年輕樂迷們一個釋放情緒的空間,那麼從這個方向來說,他們的确做到了。因為這些也正是年輕樂手和樂迷們需要的。

參與《草星》現場的觀衆也當然會很滿足,因為能感受到那種真實的搖滾live和音樂節氛圍。但對于其他受衆群體來說,他們感受到的是什麼呢?也許隻能從畫面中感受到節目散亂無章的突兀節奏,評委觀點匮乏的密集輸出,樂手毫無遮掩的情緒宣洩,和整體毫無記憶點的聒噪印象。

3.内容差異

首先,是主持。

《樂夏》裡,當我們得知主持人是馬東時,可能多數人都心裡沒底。這個和搖滾樂甚至音樂類綜藝絲毫不沾邊的人,怎麼能主持這樣一檔節目?難道要搞成另一檔《挑戰主持人》《奇葩說》不成?他能在現場hold住那些坐立不安的搖滾老炮們嗎?

但經驗老道、想法開明的馬東顯然懂得怎麼去掌控他們:我不行,就交給懂得人去做。我隻做好我擅長的事——主持和把控整體節奏就好。

當時,馬東和牟頔找到摩登天空創始人沈黎晖,馬東用兩個“靈魂拷問”征服了沈黎晖:“第一,你相不相信愛奇藝S+級的資源?第二,你相不相信米未傳媒?”雙方十分鐘内便敲定了合作。在沈黎晖的幫助下,馬東又聯系上了太合、街聲等音樂機構,順便還搞定了播出平台愛奇藝。

在音響制作方面,《樂夏》請來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音響師金少剛,很多樂隊在參與節目後的采訪中也提到過,對現場的音響效果表示十分滿意,成績如何先擱一邊,能在這樣的舞台上表演,本身就是種難得的體驗和享受。

剛制作《樂夏》,馬東和牟頔心裡也忐忑,生怕實際效果不好。所以我們看到第一季的主持嘉賓成員每期并不十分固定。和節目組一樣,嘉賓成員每個人也在不斷地磨合與适應,相互找到最佳最舒服的狀态。

...

也因此,嘉賓的角色定位也很特殊。他們在節目中承擔超級樂迷的角色,既不是導師,也不會帶隊比賽,而是和其他樂迷一樣,與觀衆一起觀看表演、向樂隊提問題,與大衆一同了解樂隊文化。

《草星》裡,主持MC由池子擔當。優酷和摩登天空究竟什麼原因選中他,也許是他做脫口秀時的幽默機靈,或是他跟樂手們普遍年齡相仿,更容易産生共鳴?我們不好揣摩。

...

但主持人的身份顯然意味着更多,況且池子并沒有類似的經驗。從節目播出的效果來看,池子需要補的功課還有很多。

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在樂手們表演結束,池子隻會像審判犯人一樣對他們提問說:你們有什麼想說的嗎?或者對台下的人提問:你們有什麼想評價的嗎?

...

...

...

另一個例子,當HOO!樂隊鼓手在台上呱唧呱唧diss熱浪主唱,熱浪主唱在旁邊很冷靜克制地在一旁回應時,池子的舉動是什麼?他什麼都沒有做,而是像台下的選手們一樣,一副驚訝和等着吃瓜看熱鬧的表情,雙手捧着題詞本,聽他們雙方在台上相互battle重現“中國新說唱”。

他顯然忘記自己的角色和身份,隻是把自己當作其中一員,在享受當下那刻年輕人最愛的互相diss的氛圍。

不知道編導究竟有沒有設置引導性的問題,但從池子這種提問方式來看,顯然就缺乏一種專業主持的技巧。沒有穿針引線式的引導和把控,節目過程自然會顯得零散瑣碎,流于表面,更别提會呈現有價值有内容的交流探讨。

其次,是舞台音效。

從這點來說,《草星》可以說是完敗。

《樂夏》為了更好地呈現舞台,整體舞美設計打破了常态化的空間結構設計思路,結合樂隊元素,運用600多把發光吉他架構整個空間,巧妙地将演播廳劃分了A、B兩個舞台,以及觀衆區、嘉賓區、控制台等功能區域。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個場景就是在《樂夏2》大波浪登台演出前的那個酷炫的裸眼3D場景。而這樣震撼的場景在《樂夏》裡不勝枚舉。

...

至于《草星》,盡管沈黎晖為了還原音樂現場LIVE效果,選擇用戶外錄制的方式,但實際效果并不出彩。

因為現場效果一般,所以隻能通過後期處理的途徑彌補這種畫面感。然而這種處理過于随意,以緻于給人一種像在看慌張趕工之中粗制濫做出來的MV一樣。

...

不知是控制預算還是别的原因,《草星》節目舞台的設計和搭建居然還不如草莓音樂節現場的舞台大氣奪目。

現場舞台本就小得可憐,還整成四邊菱形,更顯擁擠。四根醒目的大柱子伫立在舞台四周,側面還有一個類似通風管道的裝飾,優酷做《這就是街舞》海選時的場景也不至于簡陋成這樣。

此外,不知是不是贊助商的要求,整體的節目風格都參照贊助商雪碧的色彩,節目LOGO、現場燈光、背景全換成了雪碧綠,特别是當那綠幽幽的光照在人臉時,冥冥之中有種瘆人的感覺。

當然,《草星》的舞台也并非一無是處。這種狹小的空間當然更像是Live House的氛圍,晃動、搖擺的運鏡也比較符合年輕人的品味。但相對而言,其局限性仍大于它的可塑性。

...

音效上,觀衆普遍反映的聲音較小、音質較差的問題似乎并不被官方認同。在摩登天空工作的王碩(同時也是《壞蛋調頻》的主播,《樂夏》的專業樂迷評委之一)甚至拿出幾個實例來證明節目中的音響實際輸出效果沒有問題。但觀衆依然并不買賬。

...

第三,說說參賽樂隊。

《草星》這次參賽的大部分都是年輕樂隊。

...

偶爾有一兩支成員老帶新的樂隊,像白紙扇裡原AV大久保的主唱,提香裡原小熊餅幹的主唱。但總體來說,無論是舞台經驗和人格魅力,都和《樂夏》差一兩個檔次。

總結來說,就是形式大于内容。

比如音速行星,其中一人自始至終都沒有露臉,這其實也不重要。隻是他們雖然裝束打扮更年輕更奇特,但說實話,做的音樂還是多少有點普通。擺的pose也很帥氣,讓台下的熱浪鼓手還一個勁兒直呼:“一動不動,帥,帥,特别帥。”(滿臉大寫尴尬????)

...

...

結果當旋律和鼓點響起時,一股濃濃的熟悉的70年代disco風撲面而來。

還有很多人喜歡的高嘉豐,不好意思,看到張碧晨的這個表情讓我當時沒憋住還是哈哈大笑出來。

...

年輕樂隊如此,老炮兒樂手似乎也難幸免。白紙扇的主唱陸炎,不知其本人是不在狀态還是有點兒端着,這個讓台下樂迷跟着燥起來的架勢,說實話是不是看着有點兒太水了? 再對比一下高虎、彭磊、木瑪等等看他們如何帶動現場氣氛,這個差距還是挺顯而易見的。

...

本次《草星》參賽隊伍24支;《樂夏》參賽隊伍第一季31支,第二季33支。

《草星》每集制作長度約180分鐘,《樂夏》每集制作約120分鐘。

按正常邏輯來講,《草星》的樂隊更少,播放時間更長,除去正常歌曲演唱時間,本該可以有更多的故事可講,更多的内容可以挖掘,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很多針對樂隊的采訪,相互之間也缺少像《樂夏》一樣的聯動,提的問題也很一般,一些“笑料”生硬尴尬;還有評委間的互動、評價,很少有出彩的時刻。

反觀《樂夏》,為保證整片質量,不得不壓縮一些樂隊演出鏡頭,擠出來的時間留給那些更有意思的樂隊,就算某些樂隊成績不好,但他們的生活态度、成長曆程也同樣值得被大衆了解深知。

随便舉幾個例子。

談到joyside重組不易,鏡頭有意給到了木馬和後鲨樂隊,透過他們的神情舉止,老牌樂隊當前面臨的一些無奈一窺便知。

...

還有成績一般的rustic,雖然選曲和演唱沒有打動觀衆,但他們的“傳奇”故事和兄弟間的情誼卻一樣很精彩。

...

...

...

再比如成績同樣一般的不速之客,他們也是一支有些年輕狂妄的樂隊,但《樂夏》的處理顯然要比《草星》溫和得當許多。

先是讓不速之客在台上過過嘴瘾,大張偉和馬東先後迎合着制造笑料,放松緊張氣氛,緩和尴尬局面。

...

接着又cue台下的專業樂迷繼續放大這種反差氛圍。

...

最後再由輕聲慢語的張亞東做總結評價,不速之客慢慢也承認自己有點兒“愣頭青”,讓觀衆既覺得緊張刺激,又不知不覺中感受到搖滾樂的魅力。

...

也許有人會反駁說,好好的樂隊節目就唱歌不行嗎?為什麼要聽那些跟作品無關的東西?如果是這樣,那我不如建議你去看《我是歌手》《中國好聲音》《中國好歌曲》之類的節目,因為在我看來,那些節目對待音樂本身的專注更強烈。

但搖滾樂想表達的不僅僅是音樂。我想大多數人會同意這個說法。

許多時候,搖滾樂隻是借助音樂的方式,去表達樂隊更想表達的言語,事物,情感,态度,人生哲學……它的背後,是複雜的人性,是百味的人生。它之所以有這般魅力,也正因為此。

以上說了些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但還是想表明一點:我并非對《草星》這檔節目有任何敵意。說實話,開播前我期待了很久,也一直認為它是這個夏天接棒《樂夏》最合适的節目。

對樂隊、樂迷和中國搖滾樂來說,《樂夏》的出現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有些樂隊因為這個夏天而被更多樂迷熟知,有些樂隊卻也因為它而加速離散或消失。但更多的樂隊仍在現實困境中掙紮,在頹敗中頑抗,在低谷中潛伏。

但人們依然會熱愛搖滾樂。

至于為什麼?或許是因為它幾乎歸集了人類身上所有的品質與情感:忠誠與背叛,相逢與離散,新歡與舊愛,夭折與涅槃……自由與禁锢,平靜與憤怒,哀傷與振奮,沉默與嘶吼,迷失與清醒,刹那與永恒……究其一生,他們都在追逐着“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to fade away”的人生信條。

我們也真心希望《草星》《樂夏》這樣的節目能越辦越好,也真心希望它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夏天的歡樂。

願樂隊的夏天永不結束,願搖滾的冬天永不來臨。

參考資料:

新華網:《樂隊的夏天》過去現在和未來

衛夕指北:中國互聯網的四個暗邏輯(作者:衛夕)

36氪:在線視頻盈利難,唯有漲價是出路?

更多内容,歡迎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