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故事,是兩個落水的,孤立無援,夢無從成真的悲慘的底層人,在凍得要死的海水裡,瀕死前一起共同營造的古怪幻夢。be是鐵be,因為夢會混亂虛構,但心電圖不會。看完即使沒完全理解時,也已模糊感到是徹底的悲劇…

聽說原本的結局就是雙死,後來沒過審才改。改得有點隐晦,不細想的話就會忽略,但不甘心的處處暗示,還有表面美好過度結局所引發的強烈違和感,都指向了真實結局,最後她在醫院病床睜開眼,沒有給她以外任何人有鏡頭。然後那個極違和的美滿家庭ed,人物畫風都變了,和那本繪畫童話書一樣,也暗示同樣是虛構。甚至像是南河心裡試圖為她描繪的畫卷。回去他的故鄉不過是回光返照時的另一個幻夢,那個掙脫離開媽媽的手的心電圖預警早就是暗示真結局。根據她的家庭,這個媽媽的雙手也不一定是真實存在的媽媽,隻是表現她對活人所在地方,和對生的母親的眷戀。

去找南河那一段長畫面,也是拒絕了接受現實,不想再醒,已經徹底喪失活下去的意志,靈魂和最後唯一向她伸出手的人歸在一處。結合真結局,看完的古怪違和感和悲傷感完全能解釋通了。尤其這段的表現手法,古怪之處很明顯,絕非幸福美好。

看前我被各路言論洗腦得很忐忑,看完感覺私心10分想給9分,即使前面大飯店美感欠佳,但那種欠佳都是它所需的一部分。在後面海洋奇觀,還有破入深海向南河墜去那段的表現力,充分說明制作知曉何為油畫級的美和震撼。大飯店的油膩黏滑怪誕魔幻,都是表達她視野中的人類所需。(人類交際不少時候也确實如此)如果前面也美得跟千與千尋似的,那以美化抑郁症視野的角度而開罵的人估計更多。夢裡的魚人都是現實人物的投射,在夢裡部分時候對參宿友好溫柔,部分時候又暴露集體取樂她的模樣。我感覺是女主其實能認識到,人們沒有惡意,但即使沒有惡意,在她眼裡也都是奇形怪狀不能相互理解,以至于可怖的模樣。海精靈是她痛苦混亂扭曲的,對母親的執念,充滿對外界小心翼翼窺探的眼睛,無害但令周邊的人感到難堪和厭惡,或拿來利用。

我如今看作品,已經無所謂全片通篇都要合心意合口味。但隻要有一點劇烈的高光,驚豔的片段,就足以讓我驚喜滿足。這部就是這樣,看上去支離破碎,但高光和驚豔部分的表達力過于震撼,隻要有最後進入深海之眼到結局前那段,有狂魔般的海精靈化成的海底風暴,血淋淋撕扯、包裹的,那件自我封閉的紅外套化成的怪谲血衣,有拼命墜入深海去抓,最後抓不住一手虛無……它便在我心裡是國産動畫電影極驚豔的。誠如那句話,怪不要緊,創意才要緊。它的演出和表達力是驚為天人的,并且我認為那不是炫技,不達到這個程度根本不能讓人意識到這是“夢境模拟器”般的魔幻。閑得蛋疼去炫這種創作者累得慌的技嗎…

能在熒幕上看見這樣堅持自我,而造出劍走偏鋒、荒腔走闆的作品是一種幸運,沒有線性,沒有按部就班講故事,隻有呈現,癫亂狂魔的,從你一開始無法理解、挑眉頭,到被卷進拖入的鏡頭語言,抛棄那些被線性桎梏的思維,去體驗那些流動的、紛亂的思緒纏結。還有點滴拼湊出的,底下細想會痛苦得受不住的現實故事。

來自基友聊天補充:

-看完深海後真心在罵的人,要麼就是一直很健康,要麼就是需要看醫生了。怪不得導演說不喜歡深海的都是幸福批,如果考慮到原本結局就很慘烈的話,因為為了過審被迫改he結局後還會被罵确實是很不爽。導演本來想為患者發聲,因為審核隻能發半個聲,然後因為隻發半個聲不貼近現實被患者罵了。原本就是痛苦的結局和故事,因為鐐铐導緻不少觀衆看了表面忽略内核開罵,很難不精神壓力大。

(是的,看完感覺導演很冤,隻要有點心,去想其中表現的古怪從何而來的話,都不會罵成那樣。但凡不帶有色眼鏡,去看見了那些流動的,盤旋的,一個小時驚豔至極的活過來的油畫的畫面,也很難會認為制作組有傲慢和虛浮的傾向。竭盡全力了,而有膜緊緊纏住他們,就跟被打不破的膜兜住的參宿一樣。)

-夢裡有一隻小海獺也叫糖豆,是她弟弟的名字,也是拿棒棒糖給她吃,但現實裡是她不得不把糖拿給弟弟。老金對應的就是她爸,現實一把把她搡開的老爸,在夢裡老金還緊緊攬住她帶着她去撕裂風暴。

-不過實在不懂審核憑什麼,隐入塵煙那部電影兩個主角都死了也沒為了美化而删去。難道是怕抑郁未成年看了更痛苦造成現實事故嗎(

-會不會因為是春節檔(

-隐入塵煙是因為先在國外拿獎了吧,然後才在國内上映的,還改就…

-有可能……畢竟在大熒幕放自殺橋段,影響可能确實不好……

-她是自殺也寫得很隐晦,也能解釋成精神混亂去救魚時失足,但結合南河的話估計就是自殺。畢竟在船上當時是暴風雨天氣,她還有一點求生欲的話都不會那時候去甲闆邊緣

-…後勁比隐入塵煙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