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部兒童動畫,《小豬佩奇》收獲了很高的評價,靠前的短評皆表示“低幼但不弱智”、“簡單的故事”、“樸素的真理”。看完第一季後,我也非常喜愛這部作品——佩奇和喬治都非常可愛!即使每個人物都有些性格小缺陷,但終能達成和解,是一部成功的家庭片兼喜劇片。

...

然而細想後卻發現,“和解”僅僅意味着“重歸于好”,并不等于徹底解決。我們需要關注其内在的問題,以及隐含的價值觀傳達。接下來,我将從人物和劇情兩方面展開分析。

佩奇,經常言行粗魯、以自我為中心,即使是對弟弟喬治、父母、陌生人都是如此。但一般的結局都是喬治大哭,引得我們觀衆戲稱其為“花灑”;或是父母笑笑,仿佛是無可奈何。在我看過的所有中,隻在S1E28的堂姐那一集碰壁了,因為堂姐更粗魯……這就是典型的被寵壞的小孩。

喬治,一言不合就大哭、發脾氣,因為他相信,通過這樣周圍的人就會讓着他、幫助他。語言表達上,他總說“dinosaur”,雖被佩奇反複吐槽過,但也隻是作為笑點。如果兒童觀衆都學喬治,隻會讓表達能力變得更差。

佩奇的父親——刻闆印象的集合體。典型的“男人式的笨拙”,比如自以為是地随意操作各種裝置,雖然好笑,在現實生活中卻非常可怕。而在另一方面,他也被各種挑刺,反複遭到佩奇的“Big tummy”的肥胖羞辱,以及在露營時被迫冒雨睡覺等等,這也僅僅是作為笑點存在,而沒有任何教育意義。我們隻知道,胖的人/悲慘的人是好笑的,以及被嘲笑的人就得乖乖接受。

佩奇的母親——抽象化的“聖母”。永遠笑吟吟的,永遠好心腸,也是永遠的問題解決者。而在家庭教育上,讓孩子想做啥就做啥,想出門就出門,卻很少在一旁關注他們,即使孩子犯錯也不做教育。這是非常可怕的。

情節中的科普性内容不多,反而有不少反向科普。這些雖然已是成年人的常識,對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來說卻不是,比如在泥坑裡玩、大聲地狼吞虎咽、與蜘蛛交朋友等(後者在澳大利亞被禁播)。(并且根據IMDB用戶tonyumdaichihideyoshi的評論,後幾季還有偷别人的車、在足球比賽中動手動腳、去建築工地玩耍等情節)

總之,這是一部毫無疑問的粗制濫造的喜劇片,請務必謹慎給兒童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