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特攻隊*》:兩星半
迪士尼的漫威電影早有江河日下的勢頭,這次打着“凱文·費奇回歸之作,邊緣小人物逆襲組團”的旗号呈現的一作,依舊逃不開漫威自從複聯4以後便呈現出的“職業病”。那麼,MCU漫威電影的叙事根本性問題究竟在哪裡?這裡講三點。
第一,與前作互聯性過強,幹擾獨立叙事。《雷霆特攻隊*》整部電影看下來,我沒有看到對某一個角色背景起源的深度挖掘,隻看到了“必須看了前作才能理解這個此處劇情”的高傲,似乎漫威自認為在複聯三四穩固了美漫界的絕對統治地位後,傲慢地認為自己的每部影視都是人人必看,沒看的也去影院前必須做功課,自己推出的每個角色都能夠自立門戶。這不能錯得更遠了。有限的篇幅本來就讓角色的塑造空間捉襟見肘,遊離在不同角色、系列電影之間的叙事更是隻讓單個角色的描繪淺嘗辄止,讓本片缺少主心骨。什麼都想講,什麼都講不深,對聯動、宇宙觀建立的需要導緻忽視了好好選擇有趣切入點的剛需,使得本片的情感深度是極為欠缺的。This is not cinema.
第二,對于精神疾病的刻畫流于表面、依賴視效。早在本片上映以前就有現行評價說本片文戲很好,人文關懷很足。懷着這樣的期待去看了本片,結果發現文戲哪好了,漫威沒有給我、甚至沒能給自己一份滿意的答卷。因為對于抑郁症的隐喻早有《大群/Legion》珠玉在前,而本片的對Bob的黑化刻畫就相形見绌,顯得無比簡單粗暴和缺少匠心。盡管抑郁症這個切入點确實對于漫威已是進步,但表達的手法難以令我滿意。比如說很明顯的當Yelena進入Bob的思維空間(類似Legion裡David的思維房間),我沒看到耳目一新的創新畫面,說難聽點,都是大群玩剩下的。而“虛空”這個概念更是生硬地隻用“二向箔”這樣的工業CG呈現。相比之下《大群》通過頭藝術、歌曲《The Daily Mail》等文藝的表達相比,更加地工業化和盛氣淩人。
第三,本片的視覺也差強人意。全片的濾鏡像加了一層油默,配合小隊全員哭喪着臉的壓抑氛圍(紅色守衛除外),以及動作戲份的不痛不癢,讓我的觀感十分難受。冬日戰士随時在政客和戰士之間的切換也似乎有點違和,上一秒還在會議廳運籌帷幄,下一秒就扛着步槍真男人從不回頭看爆炸,缺少适當的視覺過渡。鮑勃的精神創傷也直到影片最後的精神房間才露出冰山一角,既讓人難以共情,不足的展現也讓這個角色傾向于臉譜化。試想如果迪士尼敢于打破常規,在大熒幕塑造一個像祖國人那樣的變态反派,描寫他和瓦倫蒂娜的戀母情結,配上一流的演員演技,其震撼程度可想而知。然而我懷疑這終究隻是我的自作多情,這對迪士尼來說是超綱的,
昨天看了一位豆瓣博主對《夜魔俠:重生》(迪士尼制片)的評價,他說迪士尼對于英雄的理解就必須有人物+能力+制服,哪怕曾經抓起隊友圍巾裹在頭上就可以戰鬥的網飛版夜魔俠,到了迪士尼版遇見小女孩陷入險境也必須走程序般換上猩紅戰服。《雷霆特攻隊》同理,哨兵根本沒必要換上漫畫制服,特地給他穿上stupid custome。“英雄”這個詞在迪士尼的這般折騰下已經顯得很無比的廉價,再沒有好的劇本,美漫超英的這個IP價值被消耗殆盡,恐怕隻是時間問題吧。
總結:觀影門檻較高、文戲刻畫淺嘗辄止、抑郁症的現實暗喻十分膚淺、視覺沖擊力也不盡人意的一作,漫威粉絲可能會打三星,路人恐怕會打兩星及以下。冬日戰士的粉絲可以去看,對MCU“忠誠”的觀衆可以去看,其他人不建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