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蠻”即是疼痛文學又是浪漫風景。
初見之下,影片仿佛隻是“野蠻女友”與“受氣男友”的輕松鬧劇,實則三分之二的笑料背後,隐藏着更深層的情感枷鎖。當她說明前男友去世後,我才開始真正理解她的“霸行”。

她的粗暴、任性、酗酒以及看似無理的命令和要求,都是無力面對内心巨大傷痛的自我防禦。然而每一次對牽牛的“暴行”,在我看來無疑都是一次無言的哀鳴。而牽牛那份超乎常人的包容與堅持成為她幽暗内心唯一的微光。他笨拙地試圖理解她、守護她甚至于笨拙地愛她。這種笨拙,恰恰對于她而言,是内心最珍貴的溫柔質地,這裡我想到網上說的一句話:
“一個擰巴的人需要一個有耐心且趕不走的愛人”,我覺得牽牛就是這樣的。

當她醉醺醺地站在懸崖邊,當她在山頂聲嘶力竭地呼喊,當她在牽牛背上終于卸下心防,低聲傾訴那句“對不起,還有……謝謝你”時,那些野蠻的僞裝瞬間崩塌瓦解。因為太敏感,所以愛和痛苦雙倍感受到,露出了那份令人窒息的脆弱與孤獨。在二人火車站分别片段的部分,給我留下最深的感悟應該就是人生若隻如初見,便無愛恨離别了。

這部影片的魅力,在喜劇的節奏裡,悄然織入了悲劇的底色,在笑聲的間隙中,讓我觸摸到了真實的疼痛。像是什麼呢?帶刺的玫瑰,對,這是我的理解。

結尾也并不是單單地指向“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圓滿,更是體現了兩人的“成長”與“救贖”。她最終學會了釋懷。牽牛的守候與付出,最終也得到了時間的回應。這份情感的力量,不僅在于初始的喜樂,更在于它如何幫助彼此穿越生命中最深的幽谷,療愈那些看不見的傷口,最終兩人都能成為更好、更完整的自己。

整體而言,這也給了我一個啟發。初見宛如種子,離别恰似深根。真正的愛情或許并非總是鮮花與蜜糖,它有時是拙樸的包容,是忍痛的靠近,是穿透粗粝外表後對彼此傷口的輕柔觸碰。牽牛與“她”的故事也提醒着我,在那些看似堅硬甚至帶刺的表象之下,或許也隐藏着最深沉的柔軟與最無助的呼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