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盞燈,三條命,七年隐忍掙紮,日夜辛苦籌謀。終抵不過一句“管家口谕”,敵不過太後的一道懿旨。“九義人”最後的勝利靠的不是衆人之力,靠的不是天理公道,甚至不是民心所向,而是一道旨意,一句上意。就像孟宛将吳廉罪行藏在獻給太後的壽禮中時說的話一樣:“這是一場賭博。” 之前的努力與付出抵不過一次賭博,敵不過對上意的揣度。試想如果太後要保朝廷臉面,輸的必然是九義人,吳廉罪行累累卻再次逍遙法外。這樣的結局讓自下而上的抗争變成了笑話,九義人的勝利不過是幸運,是巧合。這樣的結局讓我如何相信正義的到來是必然,惡人的伏法是天理。
我想看的不是天子一怒的威能,也不是太後一念的概率。我想看的是蚍蜉也能撼樹,螳臂亦能當車。我想看的不是上位者一句話決定的結局,而是小人物拼盡全力換來的勝利,即便這勝利代價沉重,即便這勝利不圓滿,但這才能我相信,即便身處黑暗,普通人也能撕開一道裂縫得見天光。
如蘭的失敗是上位者的包庇,孟宛七年後的勝利是更高的上位者的仁慈。二十四集的标題是“衆義人舉燈破長夜”。我想問,這長夜是衆義人破的嗎?我想問,這結局想告訴我的是什麼?
如果打破僵局的是任何一個被吳廉迫害過的,最終勇敢站出來的女孩,而不是一道姗姗來遲的聖旨,我都不會如此難受。即便落了俗套,這樣的結局也更有意義。即使現實的确更加讓人無奈,在影視劇中我卻更願意相信也更願意看到蚍蜉也能撼樹,螳臂亦能當車。
前23集的立意被這潦草的24集創的一點不剩。即便這是一部用心之作,也是國産劇中難得的一股清流。這樣的結局我實在接受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