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的手機裡面隻有跟弟弟的照片,所以姐姐說自己是他們的女兒的時候,被警察質疑了身份,很難說這不是悲哀。

生養了我卻不愛我。

電影美化了太多東西,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裡面,哪會有這麼乖巧的弟弟。面對一個即将賣房去北京考研的女孩,如狼似虎的親戚們怎麼可能善良。。。

跟《82年生的金智英》相比,這部電影就隻是對重男輕女問題的隔靴搔癢了,導演想說的太多了,但卻也沒那麼勇敢直白,粉飾之後還能說清多少呢?

“扶弟魔”現在似乎變成了一個貶義詞,但是網友在攻擊“扶弟魔”的時候,似乎從來沒有考慮過誰會不願意過好自己的生活呢?誰天生就願意去當一個不計回報的付出者,願意去扶那塊上不了牆的爛泥!不去聲讨強取豪奪的弟弟,不去聲讨重男強女的家庭,不去聲讨男權社會的霸淩,隻會把所有的箭都射向低眉順眼的“姐姐”。

開篇的時候,張子楓說要養活弟弟的話,那弟弟和自己的人生都會被毀掉,争取去北京考研的人生是她自己争取到的,她沒道理為了一個不熟的弟弟就放棄。我在慶幸她的清醒,但這才是剛開始,後面還有好幾十分鐘的時間可以讓她“犯糊塗”。

“我的人生不是隻有你一個人”“可是我隻有你了”這句話應該騙了不少人眼淚吧,或者是心疼,畢竟這部片子也賺不到幾滴觀衆的眼淚。這句話就是明晃晃的道德綁架,惡心!

你愛你姐姐嗎?你愛的隻是一個“新媽媽”,你害怕沒有人照顧你,伺候你而已。如果你愛姐姐,那你們倆怎麼會在雙親去世前都不熟呢?爸媽死了,總歸要有一個人頂替爸媽的位置,那姐姐就是最好的選擇了。

比起通篇着墨的姐弟,偶爾出鏡的姑媽的遭遇更讓人唏噓,小到一塊西瓜,大到自己的人生,姑媽的一生都為弟弟拖累。姑媽說自己從出生起就是姐姐,作為姐姐,要讓着弟弟,讓了西瓜,也讓了改變命運的機會。作為姐姐,要照顧弟弟,還要照顧弟弟的家庭。

幾千年的男權社會霸淩,女性似乎習慣了付出,我以為張子楓聽了姑媽的遭遇,聽到表姐說的話能夠堅定自己的立場,但是她跟弟弟的關系在逐步緩和,我就知道,完了。

(210602 先寫到這,我去打球,明天繼續,感覺能寫蠻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