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好安全帶,今晚注定颠簸”太酷了瑪戈!片裡的夢露還很青澀。影迷取代明星的故事讓人想起若幹年後的《喜劇之王》。“除了戲院,我無處可去”真是每一個狂熱影迷的心聲。伊芙一舉一動都有表演型人格的特點———不是瑪戈那種大起大落浮誇型的,偏向古典端莊。她的人生經曆乏善可陳,但叙述的姿态将所有人迷住了,銀幕裡的聽衆和銀幕外的聽衆都意識到,她生來就是吃這碗飯的。因此鸠占鵲巢和過河拆橋的陰險被“能者上位”的理所當然給沖淡。她可以隻憑本能行事便已征服所有人,她無需争取,自有人将名利機會拱手送上。電影裡所有角色都不算真正的壞人,因此也才襯托出曆史規律的無情:後浪并沒有做錯什麼,前浪卻被拍死在沙灘上。生存資源有限,王座隻此一個,勝利者必然損害其他人。是女性競争,但不是雌競,片裡女人的年齡焦慮包含了是代際焦慮/時代焦慮/事業焦慮,不隻是為了搶男人,在五零年算思想先進,不過作為一部雙女主電影男人戲份還是太多,即使他們隻是資源和聚光燈的象征。片名《all about eve》作兩解,一是一切都由伊芙這個“禍水”而起,所有争端和分歧都圍繞她,二則是《伊芙的故事》。但戲份最多、最讓人同情讓人代入的确是瑪戈。“聚光燈打在勝利者身上,誰關注被碾壓的失敗者呢?”真是一出五味雜陳的娛樂圈寓言。

————————————————

事實證明不應該看到一半就寫影評。看完後才發現,關于伊芙的戲寫得實在很壞,寫成了水性楊花的蛇蠍女郎,這樣一來主角團四人便跟伊芙評論家形成立場黑白的二元對立,為整個故事道德譴責的色彩太強,這個人物的塑造思路我要扣一星。從伊芙威脅凱倫開始,這部戲完全毀了,完完全全。在我看來伊芙這個角色本就應該留白,朦胧暧昧一點,不應該有明顯的陰謀、算計和兩面三刀的橋段出現。她得是個符号化的角色,她身上迷霧重重,我們無從知道她的真實想法和性格,正如沒有人知道明星口中所說和心裡所想是否一緻,又或者出于表演型人格的自我感動。她是真的,還是裝的,亦或者騙過了自己?如果她是真的,那她憑借本能行事就征服了所有人;如果她是裝的,那可真是心機深沉;如果她騙過了自己,那毫無疑問她就是演員的料。還有伊芙的過去,永遠不應該從評論家之口說出來,她的開頭必須是個謎,那套說辭也許隻是用來博取同情,哄騙媒體的,她的過去是真是假已經不重要,因為在娛樂圈的明星體系下,打造出來的人設已經和明星本人的性格經曆融為一體,難分真假。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她應該讓人看不透,觀衆應該和銀幕角色一樣,困惑于她動人心魄的表演(各種意義上)是真心還是假意,是純真還是腹黑,其他人給她的幫助也應該出于主動(利益或被蠱惑)或者巧合。甚至更狠一點,瑪戈可以和未婚夫為了伊芙大吵最終不歡而散,不一定出于未婚夫對伊芙有好感或者瑪戈吃醋什麼的,這樣反而俗了,可以把伊芙當做一面鏡子映照出兩個人的性格缺陷。反正,瑪戈的事業和婚姻應該被伊芙當做成功的墊腳石,而你卻找不出她作惡的“把柄”,你無法明确怪罪她。因此在她捧起獎杯的時刻台下的角色和銀幕外的觀衆才會盡力琢磨,琢磨她是否使用了下流手段,或隻是單純的好運和實力;到底是應該譴責她的無恥,還是怪罪自己的過時、時運不濟和性格缺陷,但我們永遠也不可能知道這一點,理應如此。戲裡戲外應該互相指設。真可惜,這本是一個可以比肩《日落大道》的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