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3
關于二戰抵抗運動、地下組織的經典傑作。
本以為是戰争片,實際上延續着梅爾維爾的地下題材,同樣是高明的“罪犯”,不過是有理想的正義的戰士。
主題其實很正很傳統-個人情感和組織紀律的矛盾,犧牲小我保全大局。某種程度上是歐洲的主旋律電影,奈何拍得如此高明。
不同于《無恥混蛋》那種戲谑與戲劇化的英雄主義複仇爽片,貶低敵方、手撕鬼子的場面完全沒有出現。諜戰的懸疑氣氛被合理适度地還原,這當然和導演本人的親身經曆有關。同樣是微觀史實的書寫,可以和《帝國的毀滅》對照觀看-對抗的兩面都走上了不歸路,本片更為含蓄沉郁。既不煽情也不演繹,而是把所有情感和價值這些都融入影像留給觀衆自己挖掘。沒有戲劇化的表演和闡釋,隻有從外向内的刻畫。不是通過對細節的高度把控和設計來取得形式上的完美統一,而是通過寫實和具體的細節描繪來呈現氛圍和更深層的統一。封閉空間、霧氣、沉默與行動…因此優點在于寫實,同時冷峻平淡-幾乎是布列松式的:觀者需要一定的主動投入才能理解體會,但因此也會更為深刻。
就影片的視聽而言,有風格特色,但未能做到不着痕迹、大巧不工,和大師尚有差距。
ps. 大銀幕沉浸體驗滿分,中間雖然處在昏昏欲睡的狀态,但是清醒的時候都全神貫注。
維度 ★(1-10) 備注
思想深度(學術文本價值) 8.2
個人感受(觀衆傳播價值) 8.3
社會/曆史/時代價值 8.7
叙事水平(文學價值) 8.1
技術完成度/美學創新(專業價值) 8.1
25.5.29小西天
ps.今天又是犯難的一天。一張票收了又出,出了收,在本片和恐懼的代價之間反複猶豫徘徊。但決定了就不後悔,也沒讓我失望。
簡評-關于二戰抵抗運動、地下組織的經典傑作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政治與新浪潮
評分:B7.5,三星半。此類紀錄片不能用一般的藝術價值去衡量,至少應當在曆史和政治性方面給予考量,在對觀衆的感染力和沖擊力方面予以考量。(找不到好片了,于是接着昨天的《戰争終了》看此片。)關于政治:對曆史和政治背景-越戰-依然所知寥 ...
生平簡介:讓·維果(1905-1934),享年29歲,創作生涯僅其在世的最後4年。詩意現實主義代表人物,啟發法國新浪潮的燈塔。以下簡單介紹其四部作品,并先以一部關于他的紀錄片作為導引。我們時代的電影人:讓維果(1964)評分:B-由 ...
劄記
評分:B-由于讓·維果逝世過早、影像資料過少,隻能求諸相關人士的采訪,在生平的回顧的同時插入其電影段落作為補充。(集中講述兩部叙事片)作為背景資料擴展了解有幫助,但幹貨不多。梅爾維爾任其副導演。其父作為政治犯死于監獄、這段早年經曆對 ...
評分:B+7.8簡評:越來越喜歡雷乃的風格了。文學性/藝術性、政治性/思想性,交融濃密。故事以60年代的西班牙弗朗哥獨裁統治為背景,由于對時代背景不了解,開始尚有疑惑。畢竟不僅對我來說陌生,應當說政治行動、地下組織離現在的社會太遙遠 ...
評分:B+7.9蔡明亮的電影序列有着微妙的連續性-于演員、風格、劇情均有體現-交錯編織成孤獨和情欲的奏鳴曲。(詳見其他影評)《你那邊幾點》幾乎是《廣島之戀》的現代版:短暫的邂逅和分别,從此愛上一個人-由人追随到她的一切-愛上一個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