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6-7.7
簡化版秋天的故事,也是媒婆牽線搭橋,相對暧昧的開放結尾。另外,由同一個女主在年輕時(畢翠絲年輕時挺漂亮的)和中老年時出演則更有意義,可以對照看作上下兩部。本片是年輕時孩子氣地心高氣傲(哪個理想主義者不想擺脫現實困境呢,哪個打工人不想被包養呢?),另一部則是在中年沉靜生活中掀起了一陣情感的波瀾。
侯麥很平實也很典型的一部作品。侯麥作品幾乎永遠是相似的主題,對人際情感的纏滿糾葛刻畫深入骨髓,即便沒有伯格曼深刻也更為自然。
對話上也是每句話都自然考究有學問:“你融入了你的環境,而我不一樣”,還有對婚姻的種種看法。
本片很有趣的線索-女主先決定結婚再找對象。這樣的愛情必然失敗,她愛的是自己和自我的想象投射,她投入了愛的幻象。
維度 ★(1-10) 級别
個人感受(觀看價值) 7.6 B
思想/社會/曆史/時代價值 7.7 B
叙事水平(文學/文本價值) 7.7 B
技術完成度/美學創新(視聽效果) 7.6 B
選角/表演 7.8 B+
25.6.16,投影儀
簡評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全方位深度解析-宗教類型片與《聖弗朗西斯之花》
評分:B7.4中規中矩之作,與早期新現實主義-即便有所延續、并非背離-逐漸分道揚镳。很傳統的段落化叙事,故事背景是虛設的,情節的片面的、缺乏層遞與關聯呼應,人物和事件都因此不真實融貫。(盡管比《黑水仙》這樣的好萊塢版類型片要好些)戲 ...
全面深度分析《德意志零年》
評分:A-8.3背景、主題與叙事羅西裡尼“戰後三部曲”之末,和系列作品前兩部略有不同,影片選擇德意志民族作為聚焦點-而且不帶有任何審判意味,因為不是直接描繪戰争和納粹的暴行,而是仍以一個家庭日常生活作為切口-甚至是一個孩子的遭遇-折 ...
評析-意大利新現實主義的開山之作
B+7.6簡評:看的第一部羅西裡尼,受到巴贊的直接推薦。中規中矩、有闆有眼的影史佳作,今天看來沒有顯著缺憾,卻難以看到真正的創新。曆史價值不亞于藝術價值。雖然有明顯的劇情和制作,未擺脫情節劇的刻闆程式;但需要承認在其略顯機械的結構編 ...
政治與新浪潮
評分:B7.5,三星半。此類紀錄片不能用一般的藝術價值去衡量,至少應當在曆史和政治性方面給予考量,在對觀衆的感染力和沖擊力方面予以考量。(找不到好片了,于是接着昨天的《戰争終了》看此片。)關于政治:對曆史和政治背景-越戰-依然所知寥 ...
生平簡介:讓·維果(1905-1934),享年29歲,創作生涯僅其在世的最後4年。詩意現實主義代表人物,啟發法國新浪潮的燈塔。以下簡單介紹其四部作品,并先以一部關于他的紀錄片作為導引。我們時代的電影人:讓維果(1964)評分:B-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