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逼 好看

當談到千禧年前夜 談到90年代中國搖滾 談到那個時代的北京 我總會滔滔不絕 如果是合并的話那我會口若懸河

張揚、孟京輝這幾個老同學真會把握千禧年前夜的那種躁動、沉悶、對現代性的恐慌,同時又那麼有趣、蔫壞,充滿創造 就像戀犀一樣,張揚也用挂着的冰塊隐喻那個時代人們的焦慮感。錢與身份,像冰那樣融化脆弱,像戀犀裡那束縛住愛情的繩子與潮濕,人們期待充滿熱情又懼怕渾身顫抖。

在張揚留大胡子以前還是個搖滾青年,再加上張元(北京雜種、崔健mv)婁烨(周末情人)這三位最會拍搖滾了 窦唯 張楚 何勇 唐朝 地下嬰兒 當這些音樂在影片中響起的時候我總會由衷地快樂

賈宏聲給張楚拉過小提琴,但是最适合他的永遠是憂郁悲傷的窦唯,他永遠那麼憂郁又是那麼詩意,同樣喜歡周末情人裡的他 黃覺就是那種壞孩子

千禧年的憂郁不管怎樣永遠是隐存着希望,到現在這個時代慢慢從加缪走向了薩特

張揚王菲鄭鈞許巍他們這代人似乎現在都走向了對神秘主義熱衷的年齡,作品随之變化有驚喜也有遺憾,但是又怎樣呢?青春的同學必須交給年輕人,可是現在的年輕人的創造在哪裡呢?他們對自由還是那麼渴望嗎?

在一個短暫的時期裡似乎導演們都喜歡手持攝影,長焦特寫鏡頭,我是非常喜歡的,它的那種新潮與躁動會讓我興奮不已。為什麼沒了?為什麼充滿搖滾意味的鏡頭消失了呢?我不知道…《獨自等待》還有許多即使是拍青少年的題材都讓我喜愛,青春是青澀的年代

那時候的北京是那麼美好 千禧年出生的人會對那個時代會有殘存的記憶或者是從長輩口中聽來的故事回憶去結合影像音樂去揣度,這可能本身就十足的迷人
那時候的人們素質低但是說話讓人舒服,因為哪有那麼多事可做,人們整天琢磨着有趣的新潮的語言
淡淡的街霧充滿時代感的雜糅建築,那是我對那個時代的深切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