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片最顯著的應該就是克制的情感與客觀的叙事,不夾帶價值觀,紀實性強。

在片中有很多觸動我的細節,比如母親為了家庭對丈夫說自己犧牲了很多,包括夢想。然後母親再沒有為自己逝去的夢想抱怨,而是任勞任怨的照料着家庭。沒有反抗,沒有逃離,沒有歌頌,隻是平淡地繼續着一切。

這部片子沒有刻意對立,即使在印度剛剛殖民與獨立交界的那個年代。其中商人賣的糖隻是糖,不是資本主義在印度強迫種植甘蔗之類的作物所生産出的帶有殖民色彩的糖。其中鄰居指責女兒偷水果,偷項鍊,最後女兒重病鄰居傾囊相助,這個家庭搬走時鄰居來送别和解,沒有父親賺錢後的耀武揚威一雪前恥,隻有鄉土人情中淳樸的互助與體諒。

相較于近年來過于理想化,有些偏爽文類型的電影,這部片輕情節,重描寫,無意教條,隻是記錄。在這個家庭的背後是所有的普通人,在生活的重壓與家庭的煩瑣中,我們期待着,在親人的去世與命運的不公中,我們依然選擇前進。放聲痛哭不一定是真實的悲傷,在無言的流淚與繼續生活中我們依然留戀着過去,但是生活還在繼續,沒有糧食與時間可以讓我們停謀生。這就是我們一直渴望的真實的生活。

在這種真實的記錄中,不需要任何教導與煽情,我們自然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投影,然後自發的得到生活給予我們的希望與力量。這就是真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