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磕絆絆地看完了。整部片子确實像一個不完整的交響曲,十八個樂章裡有各自分離、但與主線有密切聯系的主題,每個樂章内又像是一支支協奏曲,有一個中心的人物先“響起來”,再将焦點拉遠到廣泛的現實中。之所以說“不完整”,是感覺最後一個樂章像是文章結尾的“未完待續”:關于農村與城市的故事,最後落腳到未來尚未知的新一代年輕人身上。那麼這一代人又會如何面對出走與回歸的問題呢?“海水”究竟還會怎樣變色呢?
因為沒有字幕,所以開篇的前兩三章仿佛在做汾陽話聽力練習。有一些可以粗淺地理解,是帶着真實鄉土氣息的、帶着山西人獨有的上揚尾音的曆史與生活故事,是我們這一代人接觸不到的農村生活,所以有時候苦難或許真是生活對藝術家靈感的饋贈。
餘華真的太可愛了,很喜歡聽他講故事。之前讀他的書,總覺得他是那種“活在黑白濾鏡裡的人”,是蕭瑟冷風中靜靜抽支煙的陰郁的中年男人,沒想到談及初戀、讀書與牙醫的往事時,風趣又好玩,像個“老男孩”一樣;講述他自己的投稿曆程時,瞬間讓我想到了我們發論文投稿的辛酸過程哈哈哈哈。
梁鴻對于自己人生的選擇,讓我想到木心在書中提到的:藝術家有着先天的自覺。這個自覺似乎和自我管理沒關系,是一種對自己需要什麼、該怎麼走的先天性的覺知。我很羨慕世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明白自己何時該“叛逆”并能堅定照做的。不過這也可以完美解釋,為什麼普通人是大多數????。
當梁鴻講到母親和姐姐時,我也忍不住和她一起哽咽。“母親是每個人生命中的一道陰影”,是觸及總會生出太多感情的存在。随着年齡的增長,我也越來越能夠感受到這點。雖然我沒有姐姐,但“長姐如母”,我仍可以深刻地理解到這一女性形象的偉大。
在片尾一片靜谧的深藍裡,餘華說,小時候的海都是黃色的,某一天我想一直往前遊,直到海水變藍。我想,鄉村與土地,或許也是一片黃色的海,粗糙又深沉地養育了許多代人。時代在往前走,推着一些人漸漸來到了黃與藍的邊界——而這邊界也在漸漸模糊着——城市興起了。湧入藍色海水的人潮中,少部分人開始回望那片親切的、模糊的黃,開始“逆流而下”,試圖重新用文字和線條重新勾勒故土的樣貌。這股“逆流”是強大的、必然的,也注定會有越來越年輕的血液注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