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好消息,我們往往更喜歡讨論壞消息。于是我們知道郭敬明的影片很爛,我們知道最近一個月内最不好看的電影是《速9》。

當然吸引我們進影院的肯定不是好電影,也不是差電影,而是看好電影和差電影中哪個更能激發我們的好奇心。所謂好事不出門 壞事傳千裡。

在《倒扣的王牌》影片中有這樣一位男主,也是堅信人類更喜歡壞消息這一道理。男主是一位經驗豐富,擅長講故事的記者,同時也非常了解大衆的喜好,他堅信人們對壞消息要比對好消息更感興趣 。

所以當他偶然撿到一個年輕夥子被壓在洞穴的故事時,他的第一反應不是想着救援,而是吩咐實習記者将被困年輕小夥子這一幕拍下來,好做新聞素材。因為他相信,一個年輕小夥子被困住洞穴裡,性命堪憂,而這會是一則大新聞事件。他的認知和處理方式,顯然展示了他熟練的記者思維。

毫無疑問,男主是個優秀的新聞從業記者,能迅速捕捉到“壞消息”,也知道如何通過“壞消息”赢得大衆的關注,勾起大衆的好奇心的。對于新聞事件背後的生命,其實是不那麼在乎的。

他的新聞内容是由關心人性而開始,但是他的行為卻是那麼“不人性”。為了讓這一新聞事件更有爆點,男主選擇了讓年輕夥子在洞穴裡苦苦等待了五天,在沒有食物,沒有水源的情況下。

為了讓他的新聞更完整,更能吸引大家的喜好,他熟知由人性開始的新聞,結束的時候應當也是人性的,不能給大衆潑冷水。于是他想方設法一定要救出被困洞穴的年輕夥子。因為盡管大家都喜歡壞消息,但是卻不喜歡壞消息的結尾。

畢竟選擇消耗“人性”開始的新聞,不一定就能換來人性的結尾。男主選擇消耗人性的方式來吸引大衆的目光,這是最為聰明的傳播手段,但是背後對生命的漠視,卻是值得我們深思的。而影片的結局,或許是目前來說最恰當的處理方式。

相比較比利懷爾德的《控方證人》和《日落大道》而言,這部電影少了些風趣幽默的台詞,也沒有邂逅有錢的中年獨居婦人這樣的情節,更多而言在對事物的認知方面,重塑了我們對一件事物的不同看法。